[发明专利]管道对口密封引泉输水灌溉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0303.X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宋西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西宝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南通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对口 密封 输水 灌溉 | ||
本发明属于管道设备与泉口对口密封连接引泉提水输水灌溉工程技术领域。
目前引泉输水灌溉的主要工程形式有:引泉自流灌溉法、集泉引泉坑通法、围泉提水法等。
引泉自流灌溉是泉口高于农田,于泉口水平面开沟引水,使泉水自流入田。此方法的缺点是:水在沟渠内流动,渗透损失系数高,蒸发量大,输水过程中水的损失多,输水交流完全工,再者是泉口水平面以上的田地得不到灌溉。
集泉引泉坑道法量利用地形坡降,建筑引泉坑道,把多股泉水集中在一起,其上安装机电提水设备,把泉水提到高处。如山西平定娘子关村一级引泉提水工程就是此类型。它的缺点是工程量大,结构复杂,耗能高,投资大,成本高,扬程低。
围泉提水法是在泉口周围筑柱墙,把泉口围起来,上面安装机电抽水设备,把泉水引到田间,它的缺点是输水距离短,劳动强度大,扬程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对口密封引泉输水灌溉法,无需机电提水设备就能把泉水提输到田间或其它用户,该方法没有任何负面作用,泉水完全在封闭的管道中由地下水的自然动为输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清基排水、铲平磨光、安装螺栓、制做基座、安装供水。
1、清基排水
如果泉口直接从基岩出露可以不清基。当泉口周围的松散沉积物覆盖较厚时,一定要把这些堆积物清除掉,清到泉口出露的基岩为止。
清基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
(1)基坑的开挖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一定得便于排水和安装施工。
(2)开挖基坑时要特别注意堆积物的稳定性,必要时要进行支护加固,以防坑壁坍塌。
(3)如雨季施工,短期内工程难以完成,一定要考虑防洪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开抗基坑之前要对泉的涌水量进行核实计算,使排水设备能排完泉口的涌水量。
2、铲平磨光
泉口周围的岩石高低不平,为方便施工,要在泉口周围铲出一片与泉口平行的平面,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磨光是要用水砂轮把泉口周边的岩石面打磨光滑。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设备和泉口周边的岩石能够密封,不往外渗水。
3、安装螺栓
安装地脚螺栓的作用是:把设备紧固在泉口周边的岩石上,使设备和岩石成为一体。螺栓孔径的大小、深度、方位、尺寸要根据设备的需要而设计。
4、制做基座
基座是管道对口密封引泉输水灌溉中最主要最关键的设备,它的结构设计包括:材料、形状、泄水管的装置,供水管的阀门装置,测量管阀门装置,螺栓孔径设备等。
(1)材料
为能承受地下水的强大压力,基座的材料要选用优质厚钢板制做。为提高基座的抗压抗拉强度,一定要用CO2坡口焊焊接。为延长基座的使用寿命,内外都要做高质量的防腐处理。
(2)形状
因泉的出露形态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基座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不论是什么开关的基座,它的下口断面边沿往外都要有一定宽度,具体数字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基座的大小、高度、下口断面边长尺寸数字要根据泉口的大小和流量而设计,但必须能满足把整个泉口罩住密封的要求,不能有任何跑水漏水的现象出现。
(3)泄水管阀门
装置泄水管阀门的主要作用量:把基座安装在泉口上以后,在没有供水之前,让泉水先从泄水管流出。泄水管的管径要根据泉的流量和实际需要而定。它在基座上的方位要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再者是管道输水系统需要检修和不需要供水时,把泄水阀门打开,让泉水从泄水管流出。
(4)供水管阀门
供水管阀门是基座上的核心装置,它在基座上的位置应设计在上端面为好,但为了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侧面。供水管的管径一定要和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相配套。它的最主要作用是连接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利用地下水的自然生态动力把泉水输送到田间。也可以向工矿、企业、城市供水。
(5)测量管阀门
测量管的主要作用是测量泉的最高动水位,它的口径可以小一些。掌握泉的最高动水位很主要,它关系着整个引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测量的方法有两 种:一种是在测量管上接软管,往附近的山坡上扯放;另一种是接硬管搭塔架测量。
5、安装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西宝,未经宋西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0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