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烟气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1325.8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知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B01D5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许宇来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烟气 净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烟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没有烟气净化理论,也没有完善的烟气净化理论支持,没有完善的净化技术与工艺和设备,没有最佳的净化效果。目前,国内仅局限在对国外引进的“3元催化”不完善的技术进行应用、改造,没有对其他污染物进一步净化的技术与设备。
发明人创立引进“多相流”的理论与技术,能解析目前国内外烟气净化工艺技术不完善的关键技术,同时发明比较完善的燃油烟气一体净化工艺技术和设备。
烟气流速V—烟气的沉降临界流速Vt。
烟气流速在沉降临界流速Vt状态下,悬浮的最大颗粒的粒径d,就是沉降临界流速Vt的沉降临界粒径Vd。
烟气流速在沉降临界流速Vt状态下,100%>沉降临界粒径Vd的颗粒在流动中沉降分离出来。
烟气流速在沉降临界流速Vt状态下,100%<沉降临界粒径Vd的颗粒在流动中悬浮,分离不出来。
“多相流”基础理论的数学模型-刘德忠公式—多相流悬浮颗粒沉降公式
解析出,固体颗粒在浓度>70%,颗粒根本就不沉降。空气流速V=0,液体粒径在6-8微米粒径的雾滴,无风悬浮,根本就不沉降。包括液体包裹固体颗粒的雾滴,一样无风状态下悬浮,高温气化的未燃油和燃油产生低水在空气中降温析出雾滴,必然悬浮在空气中,构成雾霾空气污染。
固体颗粒和液体液滴在流动中沉降的唯一关键技术是粒径100%>沉降临界粒径。也就是说;想让小于沉降临界粒径的颗粒在流动中沉降分离出来,唯一的技术过程就是在流动中增大粒径,达到100%>沉降临界粒径。
用以上“多相流”理论解析目前燃油烟气不完善的净化过程。
高温气化的未燃油和水,目前根本没有变成雾滴,更没有增大粒径的过程,就直接排放进空气中。在空气中降温析出油水混合的卤化液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燃油烟气仅通过3元催化后,净化掉氮氧化合物,未燃油和水及固体颗粒根本就没有被分离出来。
化学反应方程式。
油+氧气+氮气生成2氧化碳气+氮氧化物+水+未燃油。
12HC+14O2+N2生成8CO2+2NO×+10H2O+2HC。
3元催化掉氮氧化物。
10H2O+2HC生成12个卤化液。
结论:12个油燃烧,产生12个油水混合成卤化液,接近100%转换成卤化液。
北京拥有600万架发动机,1小时耗油10升,排放烟气3升/冲程,每分钟3000转,每天运行10小时,排放夹带卤化液的烟气。
10升×3000转=30000升=30立方米/分钟×60分=1800立方米/时×24时=13200立方米/日×30天=396000立方米×600万=23760亿立方米/月。北京每月排放23700亿立方米燃油烟气。
1小时耗油10升,每天运行10小时,产生10升卤化液/时×10小时×30天×600万辆=180亿立方米卤化液/月,稀释1万倍变成雾霾空气浓度=23700万亿立方米燃油烟气夹带灰白色180亿立方米卤化液、夹带0.2-0.5微米粒径的固体颗粒。北京空气不变成灰白色雾蒙蒙的雾霾空气就奇怪了。
燃油锅炉就更严重,所以燃油烟气必须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油烟气净化效果好的燃油烟气净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烟道、循环泵、循环池、放电极和吸附极,其结构要点烟道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片,烟道的出口与竖向的出烟道的下端入口相连,所述放电极设置在出烟道内,吸附极设置在烟道的内壁上;所述循环池设置在出烟道的下端通过出烟道的下端入口与出烟道连通,循环池内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烟道内的喷嘴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散热片为多个,沿烟道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喷嘴为多个,沿烟道的长度方向均布。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循环池的下端设置有出液阀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放电极上端通过横向导电体与高压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横向导电体外侧设置有绝缘瓷瓶;所述吸附极与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知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知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1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