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作物秸秆腐烂的微生物制剂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1526.8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荡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从荡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05F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秸秆 腐烂 微生物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使植物秸秆腐烂的微生物制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产农作物秸秆达几亿吨,除少量直接作为饲料外,大量剩余的 作物秸秆被烧掉,污染环境。多年来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利用微生物将作物秸 秆堆腐回田。目前有一种用嗜热性侧孢霉为基础与其他几种高效微生物合成 一种微生物制剂——腐杆剂。这种腐秆剂配制较复杂,首先要把内含多种微 生物分开单独培养,互相不能污染。合成过程中,如操作不够小心就会引起 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所使用的化学添加剂用量不当,亦会影响微生物存活 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作物秸秆腐解能力很强的微生物菌群,利 用微生物菌群去强烈地分解作物秸秆纤维,从而使作物秸秆快速腐烂成肥 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使作物秸秆腐烂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份为WH1菌种、WH2菌种、 WH3菌种、WH4菌种、WH5菌种以及用亚硫酸法生产蔗糖的抽出物——滤泥和 米糠。
上述微生物制剂所含菌种的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1)WH1菌种:5-20%
(2)WH2菌种:17-35%
(3)WH3菌种:10-30%
(4)WH4菌种:8-15%
(5)WH5菌种:25-35%。
上述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菌种培养和堆沤,其工艺步骤如下:
(1)将WH1菌种、WH2菌种、WH3菌种、WH4菌种,WH5菌种按上述配比混合 均匀,组成WH菌群;
(2)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米糠80%大豆粉16%奶粉2%肉骨粉0.1%
鱼骨粉0.1% 糖0.8% 水1%.。
(3)二级菌种培养:先将二级菌种培养基按上述配方混合拌匀,在常温下 接种WH菌群,培养温度为35℃-40℃,PH值7.0,培养时间7-9天,获得WH 菌群的二级活性糠菌;
(4)三级菌种培养:采用以亚硫酸法生产蔗糖的抽出物——滤泥作为三级 菌种培养基及其载体,滤泥主要成份及其含量平均值为(重量百分比):
有机物:58.66%N:1.19%
P2O5: 1.24% K2O:0.52%
CaO: 5.59% MgO:1.07%
PH值:6.0。
WH菌群的发酵过程:滤泥在温度为20℃-50℃时接种二级WH菌群,接种 量为0.01-1%,接种后分层堆沤,在发酵期间已接种的滤泥温度逐渐上升至 60℃-65℃,PH值6.8-7.2,经7-12天发酵成熟。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将稀释后的二级WH菌群均匀喷洒在滤泥上并堆放在有顶棚的空地上,防止日 晒雨淋,影响发酵效果。堆放规格:高8-10厘米,长、宽按地形而定,上面 盖上黑色薄膜,使滤泥发酵时有足够的温度,并能防晒,以减少空气污染。 堆沤过程中从第二天起每天早晚揭开薄膜一次,每次5分钟,之后再盖上薄 膜使发酵时有足够的氧气。第三天出现白色菌丝,第五天长满白色菌丝,之 后,可以不盖薄膜,第七—十二天滤泥发酵成熟。滤泥发酵成后活菌数达10 亿-1000亿个/克,干燥后成为微生物制剂——腐秆剂的基料。
(5)将基料和WH菌群的二级活性糠菌按以下配比(重量百分比)混合、粉 碎、包装成腐秆剂:
基料: 80-90%
WH菌群的二级活性糠菌: 10-20%。
本发明是利用WH菌群开放式接种在含有丰富有机物和N、P、K、Ca、Mg等元素的滤泥上,滤泥既是培养基又是载体,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WH菌群 迅速在载体中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改善了作用环境,降解的产物也向土著 纤维分解菌及各种腐败菌群提供能量和营养,使它们迅速激活与WH菌群一起 协同互惠地对作物秸秆快速腐烂成肥料。
与现有作物秸秆腐烂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采用以亚硫酸法生产蔗糖的抽出物——滤泥作为本发明腐秆剂所使 用的微生物菌群的三级培养基及载体,解决了糖厂的“三废”问题,有利于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
2、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含活菌数高、堆腐时间短。
3、腐秆方式既可以堆沤,亦可以大田压杆,方法简单、效果好,易于 大面积推广应用。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1、使作物秸秆腐烂的微生物制剂。
(1)WH1菌种:5%(2)WH2菌种: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从荡,未经刘从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1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分选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医疗级抗癌新颖牛樟芝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