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种植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42262.8 申请日: 2016-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5766355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发明(设计)人: 王振俊 申请(专利权)人: 王振俊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代理人: 周正辉
地址: 404701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马铃薯 种植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其产量高、营养丰富、味道佳,深受 大众喜爱。马铃薯可作为蔬菜制作佳肴,亦可作为主粮。每人天吃0.25公斤的 新鲜马铃薯,就能产生100多千卡的热量,而且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所以 马铃薯可作为主食。在2010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已经达到了3亿2418万1889 吨,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将近7500万吨。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 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 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前马铃薯的种植中,多采用赤霉素溶液浸泡的方法进行前处理,赤霉素最 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也可以打破休眠和促进细胞的分裂,进而促进营 养生长。由此可见,用赤霉素溶液并不能有效的促进马铃薯生根,影响马铃薯 在土壤中吸收营养,不利于马铃薯幼苗的健壮成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技术,该方法能够促进播种后的马铃 薯块快速生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马铃薯块生根慢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马铃薯种植技术,包括以下 步骤:

(1)肥料准备:准备肥料,深翻土壤时加入,作为底肥;

(2)制作生根胶球或催芽胶球:将生根粉或催芽剂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 的褐藻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形成生根胶液或催芽胶液,用注射器吸取生根胶液或 催芽胶液,套上针头,在距离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CaCI2溶液液面20cm处, 慢慢滴入生根胶液或催芽胶液,即可形成生根胶球或催芽胶球;

(3)起垄:在底肥上铺上一层月2~3cm的松散土壤,作为基底,然后在 该基底上起垄,在垄顶上开出一道播种槽,播种槽内放置所述生根胶球;

(4)选种及种薯准备:种薯的特征包括种薯为椭球形,长径6~8cm,短径 4~5cm,有3~4个芽眼;种薯先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2%的高锰酸钾溶 液浸泡20min,然后用已消毒的工具切成薯块,每个薯块上均带有顶端优势的芽 眼;将薯块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5min,成为播种薯块;

(5)播种:将播种薯块放置在所述播种槽的生根胶球上;然后在播种薯块 的上方放置所述催芽胶球;覆土。

褐藻酸钠可溶,加入多价金属离子就会交联成网状凝胶。将生根粉溶液或 催芽剂与褐藻酸钠溶液混匀,用针头或喷头滴入钙盐溶液中,即可制成珠状的 凝胶球,此法简单、易操作,且能够将胶球中的生根粉和催芽剂缓释出来,对 薯块具有持久的药效。

该方案优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能够促进生根,帮助马铃薯近早的吸收土壤 中的养分,为马铃薯植株的健壮生长奠定基础。

优化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褐藻酸钠溶 液是经过预先灭菌处理的褐藻酸钠溶液。这样可以避免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感 染薯块,保证薯块的无污染。

优化方案二:作为对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所述步骤(4)所述播种薯块 的芽眼在上部,芽眼的周围切有用于放置催芽胶球的环槽。这样可以将催芽胶 球固定在芽眼的周围,防止催芽胶球滚落。

优化方案三:所述步骤(4)所述播种薯块的底部挖有用于放置生根胶球的 盲孔。这样可以将生根胶球固定在播种薯块的底部,防止生根胶球移位而起不 到应有的效果。

优化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优化方案一、优化方案二或优化方案三的优 化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种薯为脱毒鄂马玲薯5号种薯。脱毒鄂马玲薯 5号的特点是幼苗期植株较细弱,随后越长越好,对晚疫病的抵抗力高,成品薯 品质好、产量高,巫山的气候提供了该品种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以该品种在巫 山地区为主要种植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验地为重庆巫山县望天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田,实验共设计三个组, 每个组准备20个脱毒鄂马玲薯5号种薯,记录发芽和生根情况。

实验设计:

步骤一、肥料准备:按每亩400~500千克农家肥加30~50千克碳酸氢铵 的配比,准备底肥;然后混匀后在密封,置于向阳处,充分腐熟后混匀,深翻 土地时施入并翻入土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俊,未经王振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2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