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卤石矿溶采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4215.7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宏;何茂雄;张永明;杜建宁;赵冬梅;董生发;马艳芳;付振海;王婧;胡天琦;王健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08 | 分类号: | C01D3/08;C01F5/40;C01F5/30;C01D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王蔚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矿 溶采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盐湖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卤石矿溶采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耗钾大国,钾盐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我国目前以开发液相钾资源(易溶性钾资源)为主,工业生产中以高品位含钾液相资源为主(一般液相中含钾≥0.5%),低品位、慢溶性、难溶性或者固体含钾矿物的利用与研究尚未成熟,未见大规模开发利用。
但是随着易开发钾盐资源的不断消耗,难开发钾盐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开发利用工艺将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杂卤石矿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含钾矿物,储量(按K2SO4计)在2亿吨以上,但由于其属于难开发含钾矿物,因此一直未被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易开发钾盐资源的不断消耗,杂卤石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开发利用的工艺方法的研究也越来深入,溶浸开采是其中一种易操作、较常见的工艺方法,但目前对其溶浸开采后的溶采液未见专门开发利用工艺的报道。
由于收集的溶采液化学组成一般情况下与企业生产原料卤水差别很大,因此盐田工艺及车间工艺就与原有的工艺不尽相同,所以通常需要新建盐田单独进行处理,目前对杂卤石矿的溶浸开采工艺基本过程为溶浸、收集溶采液、新建盐田、蒸发制盐、车间生产,且未见规模化开发利用报道;该工艺方案成本较高,因为需要新建盐田,就需要大面积的地面面积、较大的施工量、冗长的周期、较低的效率。
由于杂卤石矿的溶采液组成与一般的晶间卤水的组成相差很大,因此如果单独对溶采液进行开发利用,析盐过程分为多个阶段,相对复杂,且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处理杂卤石矿溶采液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卤石矿溶采液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
溶采液和生产原卤混合得到原料卤水,所述原料卤水用于生产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和/或光卤石;所述溶采液为杂卤石矿经过溶采过程以后得到的卤水。
所述溶采液是由原来没有目标元素或者目标元素很低,不能直接用来开发的溶采液(也称为“溶浸液”),通过对目标矿层的溶浸,所获得富含目标元素的液相待开发资源,将溶采液与生产原卤按一定比例进行“兑卤”工艺,将原来与生产原卤差别较大的溶采液,变为跟生产原料卤水相近的原料卤水,进而可以实现溶采液的综合利用。
优选的,所述溶采液中钾离子含量为1.0-2.0wt%,镁离子含量为0.25-0.6wt%,氯离子含量为12-18%,硫酸根离子含量为3.0-4.0wt%,钠离子含量为9-11wt%,其余为水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离子。
优选的,所述生产原卤中钾离子含量为0.5-3.0wt%,镁离子含量为1.0-3.0wt%,氯离子含量为12-20.0%,硫酸根离子含量为1.0-3.5wt%,钠离子含量为7.0-1.0wt%。
优选的,所述生产原卤以10-50:1的比例和溶采液混合。
优选的,所述原料卤水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所述原料卤水蒸发至氯化钠析出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除氯化钠后的第一卤水;
将第一卤水进行蒸发至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析出,得到第一钾混盐,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二卤水和第一钾混盐;
将第二卤水进行蒸发至氯化钠、光卤石和硫酸镁析出,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老卤和第二钾混盐。
更优选的,第一钾混盐和第二钾混盐混合后加水转化得软钾镁矾和氯化钾,所述软钾镁矾和氯化钾混合后转化生成硫酸钾。
本发明实现了溶采液的高效利用,其为普遍适应的溶采液的开发利用工艺。本发明省去新建盐田的环节,直接配合原卤进入生产盐田,进行盐田摊晒,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且增加了生产原料的来源,提高了溶采液的利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利润。
附图说明
图1杂卤石矿溶采液常规蒸发析盐路线;
图2、生产原卤蒸发析盐路径;
图3、兑卤液在相图上的位置关系;
图4、兑卤液蒸发析盐路径;
图5、兑卤液与生产原卤蒸发析盐路径对比。
图6、本发明利用溶采液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仅用作对本发明的解释而并非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4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