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6895.6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杜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雪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31/04;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新生儿 败血症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中 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SepsleNeonatorum)是指新生儿期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 在其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发病率约占活产婴的 1-10‰,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由于产科并发症造成新生儿易患败血 症;如产前12~24小时的羊膜早破(PROM),母亲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毒血症,急产或母亲感染(特别是泌尿道感染或宫内感染,多数表现为母亲分 娩前或分娩中发热)。病原菌入血是否引起败血症,除受病原菌种类及毒力影 响外,还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特点有关。本病发病机理系由于新生儿非特异 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缺陷,易于发生感染且不易局限。感染途径可为宫 内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病原菌的种类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不断 变化,国内近年来仍以葡萄球菌为常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 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次之。随着特殊监护技术的开展及高危儿免疫 力低下等因素,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大大增加,如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李 司忒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及不动菌属等,厌氧菌和真菌及复合菌感 染也有增加,B组链球菌感染亦见许多报道。根据国内近年报告其病死率在 早产儿高达30%,足月儿为11.3-19.2%。因症状隐匿而无特异性,早期诊断 常有困难,必须提高警惕,及时作出诊断并作彻底的治疗。
祖国医学中无新生儿败血症之病名,但其证候表现属于“邪毒内陷”、 “疮毒走黄”的范畴,初生儿脏腑娇嫩、藩蓠疏薄,卫表不固,邪毒或从口 鼻、或从皮肤而入,内侵营血,化热化火,邪陷心包。若正气旺盛,可见心 肝两经病症;若正不胜邪,可致内闭外脱之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一种 疗效确切且无毒性作用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中药, 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虎尾兰、牙疳药、剪刀草、蜀葵根、刺楸树根、 银不换、蛇含石、兔毛蒿、水枇杷、毛叶石楠、百日草、黄瑞木、李根皮、 橘红珠和消毒药。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虎尾兰10~20 份、牙疳药15~25份、剪刀草20~30份、蜀葵根5~15份、刺楸树根25~ 35份、银不换20~30份、蛇含石15~25份、兔毛蒿10~20份、水枇杷5~ 15份、毛叶石楠25~40份、百日草15~25份、黄瑞木10~20份、李根皮5~ 15份、橘红珠20~30份和消毒药15~25份。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虎尾兰 10~15份、牙疳药20~25份、剪刀草25~30份、蜀葵根5~10份、刺楸树 根30~35份、银不换25~30份、蛇含石15~20份、兔毛蒿10~15份、水 枇杷10~15份、毛叶石楠30~35份、百日草20~25份、黄瑞木10~15份、 李根皮10~15份、橘红珠20~25份和消毒药15~20份。
所述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进一步优选为:虎尾兰 12份、牙疳药25份、剪刀草26份、蜀葵根9份、刺楸树根35份、银不换 29份、蛇含石17份、兔毛蒿15份、水枇杷15份、毛叶石楠32份、百日草 25份、黄瑞木12份、李根皮15份、橘红珠21份和消毒药19份。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6倍的醇 浓度为80%~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6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 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 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8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 1.05~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 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 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雪,未经杨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68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