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性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7226.0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金绍平;方绍彬;陈实;林丰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02 | 分类号: | H02K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振动微型电机,属于线性振动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正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上述电子产品一般会用振动信号来做信息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醒、掌上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振动提醒功能成了振动电机在消费电子领域最重要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性消费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振动电机作为系统反馈部件,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等。市面上现有的振动电机主要包括柱状铁心电机、空心杯电机和线性电机。柱状铁心电机和空心杯电机不仅本身结构复杂、厚度大、制造工序多,而且电机噪音大、控制精度差。现今,为了适应电子消费产品轻薄便携式的设计要求,振动电机也逐步向扁平、轻薄方向发展。线性振动电机是指振子的振动方向为直线往复运动的电机,因其振动平稳,被广泛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现有的线性振动电机的弹簧基本为单弹簧,即在质量块左右同时装一个弹簧,实现振子的振动。不论是C型弹簧还是V型弹簧,都是将一个弹簧片通过折弯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因此这类弹簧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振子在最大位移时,弹簧的折弯处会产生很大的应力,这个应力会导致弹簧在折弯处断裂,最终使电机失效,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对C型弹簧或V型线性振动电机,由于弹簧形状的原因,振子的运动不是严格地沿左右方向的水平运动,在振子沿左右运动的同时,也会存在沿前后方向的运动;同时,C型弹簧和V型弹簧沿振子上下方向的刚度系数也比较小,会造成振子沿机壳上下方向的晃动和位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线性电机由于弹簧容易断裂造成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线性电机的质量块容易发生相对机壳前后运动和上下运动的缺陷。
一种线性电机,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质量块,其两侧分别通过弹簧悬挂在所述壳体的容纳空间内;磁动力部件,包括线圈和磁体,设置容纳空间内,用于产生磁场力,以驱动质量块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振动,并使得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所述弹簧包括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两个端部分别对接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片的中部和第二弹簧片的中部相背突出而形成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弹簧片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质量块连接的第一连接区,第二弹簧片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壳体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区。
所述第一连接区的中轴线与第一弹簧片的中轴线重合,第二连接区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连接区为平面连接区,所述第二连接区为平面连接区。
所述第一连接区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过渡区与第一弹簧片的两个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过渡区为平板状;所述第二连接区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过渡区与第二弹簧片的两个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过渡区为平板状。
所述第一弹簧片的两个端部均为平板状,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两个端部也均为平板状。
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一过渡区通过第一圆弧圆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过渡区通过第二圆弧圆滑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区与第一弹簧片的端部通过第三圆弧圆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区与第二弹簧片的端部通过第四圆弧圆滑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一过渡区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过渡区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质量块上,所述磁体固定在壳体上。
所述磁体固定在所述质量块上,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质量块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的两个对接的端部距离与其最近的所述壳体内壁的距离,大于该端部向着该壳体内壁方向的最大变形距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性电机,所述弹簧包括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两个端部分别对接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片的中部和第二弹簧片的中部相背突出而形成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弹簧片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质量块连接的第一连接区,第二弹簧片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壳体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7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