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来源于抗线虫品种的植物内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8625.9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董丹;刘霆;刘伟成;张涛涛;吴慧玲;张殿朋;王进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5/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线虫 品种 植物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来源于抗线虫品种的植物内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植物内芽孢杆菌的菌株号为JZB126,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1846。植物内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JZB126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9.1%,连续培养4代后,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7.1%,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平均抑制率为99.0%。在没有任何助剂填加的条件下,45天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效达80.7%,80天后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效仍达65.1%。植物内芽孢杆菌JZB126和/或其代谢物可用于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来源于抗线虫品种的植物内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土传病原,可以寄生于多种农作物,尤其是蔬菜,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成了严重减产(Kiewnick S,Sikora RA.2006.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incognita byPaecilomyces lilacinus strain 251.Biological Control,38(2):179-187.)。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严重影响蔬菜产品安全的疑难病害之一(赵志祥等.2010.温室黄瓜根结线虫发生地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其一个杀线虫蛋白酶基因的筛选.微生物学报,50(8):1072-1079)。
目前线虫防治仍以化学杀线剂防治为主,由于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和对人畜剧毒,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源,而且农药的残留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线虫的危害已成为制约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发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的生物杀线虫剂迫在眉睫。
绝大多数植物根结线虫生防菌是从土壤或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但这些土壤微生物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并难于在与土壤、植物根际或叶围习居微生物的竞争中长期占优势,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实用价值。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物防治中的天然资源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成为分离获得植物根结线虫生防菌的重要来源(江绪文,李贺勤.2014.植物内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9:7-10)。
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因子有很多优点:它们分布于植物的不同组织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受到植物组织的保护,不受外部恶劣环境如强烈日光、紫外线、风雨等的影响,具有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内生细菌相对于附生细菌更易于发挥生防作用。由于内生细菌系统地分布于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细胞或细胞间隙中,它可以直接面对病菌的侵染,对病菌的致病因子或病菌本身发起攻击,降解病菌菌丝或致病因子,产生拮抗物质,或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抑制病原物,而植物本身的基因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可以保持植物的天然性状。另外内生菌对寄主植物有促生作用。因此内生细菌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天然资源菌,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易有金等.2007.内生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21(5):474-47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治植物根结线虫。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内芽孢杆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内芽孢杆菌,其菌株号为JZB126,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1846,以下简称植物内芽孢杆菌JZB126。
上述植物内芽孢杆菌JZB126可以芽孢、菌丝或含有芽孢和/或菌丝的菌丝体的形式存在。
上述植物内芽孢杆菌JZB126的培养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8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