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9032.4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澎;陆奎;王军号;梁兴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5 | 分类号: | G02B6/25;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李启胜 |
地址: | 232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状 光纤 端面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方法 及装置。
背景技术
带状光纤是使用光纤切割刀来切割的,由于切割刀的切割原理会造成切割后 光纤端面参差不齐、崩边和断茬,在光纤冷接和热熔时会产生较大光损。目前, 带状光纤端面处理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可行技术方案是利用放电电弧的高 温来融化光纤端面,从而形成较理想的端面形态。但此种技术在控制电弧温度及 宽度上难度很大,极易造成放电不稳定,使加工出来的光纤端面形态差异较大。 再者,使用电弧加热光纤端面,光纤边缘介质径向收缩的很厉害,在光纤热熔时 会产生较大损耗。在光纤合束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束状光纤的端面非常平整与垂 直,使用放电电弧来处理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方 法及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处理带状光纤固定;
步骤二、使用分光镜将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分成两束,光束一和光束 二;
步骤三、在光束一的路径上设置第一全反射镜,在光束二的路径上设置第二 全反射镜,调整第一全反射镜和第二全反射镜的位置,使光束一和光束二最终相 交于待处理带状光纤的待加工端面上;
步骤四、在分光镜和第一全反射镜之间设置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扩束透镜, 在第一全反射镜与带状光纤之间设置第一场镜,使光束一最终聚焦于一点;在分 光镜和第二全反射镜之间设置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扩束透镜,在第二全反射镜与 带状光纤之间设置第二场镜,使光束二最终聚焦于一点;
步骤五、微调整第一全反射镜和第二全反射镜的位置,使经过聚焦后的光束 一和光束二的焦点重叠于带状光纤的待加工端面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带状光纤固定在三维精密运动平台上,该方 法还包括步骤六和步骤七,步骤六是开启三维精密运动平台,使带状光纤匀速移 动,调整激光焦点在待处理端面上的位置,实现对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步骤七 是调节三维精密运动平台的移动速度,使待处理的带状光纤端面受热时间不同, 从而获得不同的光纤端面形态。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发射器为二氧化氮激光发射器或二氧化 碳激光发射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分光镜为透射和反射比为50/50的中性分光 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状光纤端面的处理装置,包括光纤固定装置和激光发 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光镜、第一全反射镜和第二全反射镜,第一全反射 镜和第二全反射镜分别设置在由分光镜射出两束激光的光路路径上,在分光镜和 第一全反射镜之间设置有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扩束透镜,第一准直透镜设置在分 光镜和第一扩束透镜之间,在第一全反射镜与带状光纤之间设置有第一场镜,在 分光镜和第二全反射镜之间设置有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扩束透镜,第二准直透镜 设置在分光镜和第二扩束透镜之间,在第二全反射镜与带状光纤之间设置有第二 场镜。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光纤固定装置设置于三维精密运动平台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 像采集探头和LED光源,图像采集探头和LED光源分别位于带状光纤的待处理端 面的上下两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发射器为二氧化氮激光发射器或二氧化 碳激光发射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分光镜为透射和反射比为50/50的中性分光 镜。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二氧化碳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分成 两路,且互成一定夹角,经过透镜组后聚焦于光纤端面。由于两束激光互成一定 角度,因此可以从两个方向同时照射光纤端面,使光纤端面的初始受热区域的温 度提高一倍以上,且能够使光纤受热更加均匀,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光纤端 面处理质量。用来处理带状或束状光纤端面形态,具有速度快,修正效果好,修 正精度高。使光纤热熔接续和冷接续的光损大幅度降低。在光纤合束器制造过程 中可以快速的将束状光纤端面修正到非常理想的状态,大幅降低光损,同时使制 造过程变的相对简单。通过改变光纤端面在激光束汇聚点的停留时间来得到不同 的端面形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9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