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0062.7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4;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利用 污水处理 吸附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 剂。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工业污水回收利用的项目中,常常会碰到如 何经济、简单、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无机污染物,降低原水中的COD、BOD 和异味等问题。吸附处理是利用吸附原理对溶解态、悬浮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污 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吸附处理法,主要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去除污水 中多种污染物的过程,处理对象为剧毒物质及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吸附剂吸附处理污水的 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快速、能耗低等优点,但现有的用于吸附处理污水的吸附剂成本较 高、废水处理效果较差,而且对于用量较大的难降解吸附材料后续治理还没找到合适的解 决方案,这些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我国吸附法治理废水的主要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污水吸附 处理效果良好而且可有效降低吸附剂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 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分;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粒度为10~30目;所述无机吸 附成分包括盐酸改性海泡石颗粒、改性活性炭、膨胀蛭石颗粒、玻璃微珠和空心砖颗粒;
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大孔吸附树脂35~55%、盐酸改 性海泡石颗粒10~20%、改性活性炭10~30%、膨胀蛭石颗粒5~15%、玻璃微珠5~10%和空心砖颗 粒5~10%。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预处理:取一定量的普通煤质活性炭,粉碎至粒度为0.5-5mm;
2)酸浸处理:将步骤1所得活性炭颗粒置于容器中,加入浓度为10%的HCl溶液,固液比3 ~5:1,于常温下浸渍2~3h,浸渍后水洗并于120℃下恒温干燥0.5~1h;
3)碱浸处理:将经酸浸处理的活性炭颗粒置于容器中,加入浓度为8%的NaOH溶液,固液 比3~5:1,于常温下浸渍3~5h,浸渍后水洗并于120℃下恒温干燥1~2h,得改性活性炭。
进一步地,所述盐酸改性海泡石颗粒的粒度为0.1~1mm。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蛭石颗粒的粒度0.05~0.5mm。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砖颗粒的粒度为0.1~2mm。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及无机吸附成分盐酸改性海泡石颗粒、改性活性炭、膨胀蛭石 颗粒、玻璃微珠和空心砖颗粒经混合均匀既得本发明的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每 升污水的用量为100~400mg即达到优良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对污染程度不太高或者经物理 处理法预处理后的污水及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可达到排放标准。
将吸附处理后的吸附剂经过滤后置于清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并于40℃下超声 震荡10~20min,经冲洗、再过滤和干燥处理后可再次用于污水处理,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材料 的使用成本,而且重复使用的吸附剂吸附效果良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优点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吸附剂经合理的原 料配方,可体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进而获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本发明污水处理吸附剂 经简单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利用吸附剂吸附法处理污水的治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 分;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大孔吸附树脂45%、盐酸改性海 泡石颗粒15%、改性活性炭20%、膨胀蛭石颗粒10%、玻璃微珠7%和空心砖颗粒8%。
实施例2: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 分;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大孔吸附树脂35%、盐酸改性海 泡石颗粒20%、改性活性炭15%、膨胀蛭石颗粒10%、玻璃微珠10%和空心砖颗粒10%。
实施例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污水处理吸附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 分;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和无机吸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大孔吸附树脂55%、盐酸改性海 泡石颗粒10%、改性活性炭20%、膨胀蛭石颗粒5%、玻璃微珠5%和空心砖颗粒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0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