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母药材用性能稳定的烘干智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0145.6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3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汪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蓉幸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10;F26B25/18;H02H3/087;H02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母 药材 性能 稳定 烘干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贝母药材用性能稳定的烘干 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调理为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式而被国内 外的病痛患者所青睐。中医使用的许多药材都需要烘干,“贝母”是中医常用的一 种中药材,它在烘干时对温度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贝母”在烘干时的温度高了则 会被烤焦,而温度低了则又会使“贝母”干燥度不够,长时间存放时出现发霉或变 质。
然而,现有的中药材烘干时多采用电烘烤的方式,由于这种烘干方式的耗 电量非常高,同时该烘干方式不仅烘干的温度不稳定,而且烘干效率低,因此 使得中药材的烘干的成本偏高,而且使得中药材常被烤焦或干燥度不够,从而 导致大量的中药材无法使用,还极大的浪费了电力资源。
因此,提供一种能准确的控制烘干温度的贝母药材烘干系统,便是人们急 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药材“贝母药材”烘干时不仅烘干的 温度不稳定,而且烘干效率低的缺陷,提供的一种贝母药材用性能稳定的烘干 智能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贝母药材用性能稳定的烘干智能系 统,主要由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设置在烘烤风道上方的进风风道,设置 在进风风道进风口处的除湿机,设置在进风风道出风口处的抽风机,设置在烘 烤风道的内部底面的网状烘干架,以及设置在进风风道中部的加热装置组成; 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烘烤风道相连通。
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控制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模数转换放大电 路、发热器和鼓风机,以及与模数转换放大电路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组成;所 述控制装置由单片机,以及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自启闭电流保护电路、显示器 和键盘组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发热器和鼓风机相连接;所述自启闭电流保护 电路与发热器相连接。
所述自启闭电流保护电路由处理芯片U,三极管VT3,场效应管MOS, 与非门IC,正极经电阻R18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 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P极顺次经电阻R15和电阻R14后与三极 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处理芯片U的O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6,负 极与处理芯片U的TIME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二极管D6的P极 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N极经电阻R17后与处理芯片U的TIME管脚相连接、 P极经电感L后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负极与三极管VT3的 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SEN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 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的GATE管脚相连接的可 调电阻R19,N极与与非门IC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0后与处理芯片U 的SE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8,N极经电阻R23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 连接、P极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0,P极与处理芯片U的FB 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26后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9, 负极经电阻R25后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与非门IC的负极相连 接的极性电容C8,负极经电阻R27后与稳压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正极经 电阻R22后与处理芯片U的TIME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一端与处理芯片 U的PW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的TIM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1, 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的负极相连接的电 阻R24组成;所述处理芯片U的GND管脚接地,其VCC管脚与三极管VT3 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其基极与二极管D7的P极 共同形成自启闭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并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的输 出端与二极管D10的P极共同形成自启闭电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模数转换放大电路由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信号接收电路,和 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信号转换滤波电路组成;所述信号转 换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蓉幸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蓉幸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0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闭环控制的菊花加工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