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1034.7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懿;陈椒娇;魏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6/08 | 分类号: | H02P6/08;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机 mos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MOS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机已成功应用于军事、航空、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和电动自行车等多个领域。对于现有电机的MOS管驱动电路,其采用的控制策略多会出现开关MOS管门极驱动电流过大导致损耗过高且驱动电路功率偏小等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其可解决现有的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开关MOS管门极驱动电流过大导致损耗过高且驱动电流功率偏小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较低且准确性高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上MOS管驱动电路和下MOS管驱动电路。
上述上MOS管驱动电路包含有第一至第八电阻、第一至第二二极管、第一至第四三极管、第一至第二电容和第一MOS管,其中,+15V电压信号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3.3V电压信号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PWMA+控制信号;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输出端相连。
上述第一电容采用的型号是50V/47UF。
上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48V电压信号。
上述下MOS管驱动电路包含有第九至第十一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五至第六三极管、第三至第四电容和第二MOS管,其中,+3.3V电压信号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PWMA-控制信号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输出端,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共同连接到采样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合理配置功率MOS管的门极驱动电压,降低了其开关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实现对电机更好的控制;
(2)通过多管共同工作的模式,可减少因电路故障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3)电路简单实用,稳定性好,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市场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包括上MOS管驱动电路和下MOS管驱动电路,下面分别介绍。
上MOS管驱动电路包含有8个电阻R1-R8、2个二极管D1-D2、4个三极管Q1-Q4、2个电容C1-C2和1个MOS管V1,其中,+15V电压信号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3.3V电压信号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接PWMA+控制信号;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容C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MOS管V1的栅极、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MOS管V1的源极、MOS管V2的漏极、输出端A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1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