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金融交易方法及手机双置银行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4331.7 | 申请日: | 201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5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唐辉;汪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20/34 | 分类号: | G06Q20/34;G06Q2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7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金融交易 方法 银行卡 | ||
1.一种手机金融交易方法,其特征是:手机上设计两种银行卡卡槽,一种是内置银行卡卡槽,一种是外置银行卡卡槽,和手机配套的双置银行卡是内置银行卡和外置银行卡,内置银行卡包括手机卡,外置银行卡是指插接银行卡、外插银行卡和非接触式银行卡,电子密码器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外置银行卡,外置银行卡和内置银行卡是电子芯片,在相关金融交易程序中证明卡主身份和提供交易需要的数据,任意一种外置银行卡和任意一种内置银行卡进行绑定后形成双置银行卡,双置银行卡配套使用,
A:内置银行卡:内置银行卡内置在手机里,利用内置银行卡插槽插入和取出,内置银行卡主要由卡片、卡体和覆盖层组成,卡体依附在卡片上面,卡体通过连接筋和卡片连接在一起,卡片上面有一层覆盖层,覆盖层覆盖住电路的触点部分,同时卡体覆盖住覆盖层的开户密码部分,内置银行卡和手机卡尺寸相同,并且手机卡允许做内置银行卡使用,内置银行卡允许设计一卡多号功能,内置银行卡设计成一卡多号时,其IC卡模块部分各自是独立的,一卡多号分两种,一种是不同的号码是不同的银行卡,有不同的银行账户,一种是不同的号码是不同的功能模块,不同的号码是一个银行账户,前者和不同的外置银行卡绑定,后者只和一张外置银行卡绑定,所述的多也包括2;
B:外插银行卡,外插银行卡有覆盖层覆盖住开户密码,在交易时插进外置银行卡插槽,外插银行卡同时兼容柜员机和其他金融交易设备,外插银行卡长宽最大尺寸和现有银行卡或身份证长宽尺寸相同,不同的是一侧是电话卡尺寸,其芯片位置和现有银行卡芯片位置相同;C:插接银行卡:插接银行卡需要数据插接线连接银行卡端和手机端,插接银行卡卡体上有金手指或其他数据读写通路,数据插接线一端连接手机,一端连接插接银行卡,数据插接线的银行卡端具备夹持功能,将数据插接线夹持住银行卡,数据插接线连接金手指或其他数据读写通路,银行卡即可和手机完成通信,使用完毕后,松开夹持装置,将数据插接线从银行卡和手机上取下即可,插接银行卡和现在的银行卡原理没有变动,尺寸和现在的银行卡尺寸相同;
D:非接触式银行卡:非接触式银行卡是射频卡,只需要手机具备射频信号的接收功能即可,非接触式银行卡需要添加的只是手机功能,银行卡没有任何变动;
E:电子密码器:电子密码器自带电源和密码算法,具有键盘和显示屏,
所述的内置银行卡插槽是指和内置银行卡配套的银行卡插槽,内置银行卡插槽和手机卡插槽尺寸是一致的,也叫卡座,是指固定银行卡并提供电路从而支持手机读写银行卡数据的装置;所述的外置银行卡插槽是指和外置银行卡配套的银行卡插槽,是一种即插即用的银行卡插槽,手机的外接插口能够读写电子芯片的数据时,该电子芯片具备银行卡功能时,其插口也是外置银行卡插槽;所述的内置银行卡是指凡是设计成长期留存在手机内,具备银行卡功能的电子芯片都是内置银行卡;所述的外置银行卡是指产品全部或部分不能插入手机,手机和产品能够完成数据传输的,产品具备银行卡功能的,都是外置银行卡,
在银行卡的识别和金融交易程序方面,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独立的手机银行硬件识别银行卡并提供金融交易方法,手机部分和手机银行部分仅仅是硬件共存于一台手机上,手机部分和手机银行部分各有独立的电源键,开关机互不影响,其手机金融交易程序是利用只读存储器编写的,不能被改写,持卡人交易完毕或持卡人经过一定的时间没有操作动作时,手机银行部分电源关闭;一种是现有的手机通过编写程序识别银行卡并提供金融交易方法,在金融交易流程方面,依据密码验证的类型将交易分成了一次密码验证交易和两次密码验证交易,依据交易是否预警分为预警模式交易和正常模式交易,交易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密码验证方式,外置银行卡和内置银行卡具备互相挂失功能,银行卡和使用的手机是绑定的,存款时明示验钞、点钞过程,服务器存储的是经过加密后的密码数据或错数密码,所述的手机部分是指手机支持电话卡功能的部分,所述手机银行部分是指手机支持银行卡功能的部分,二者的硬件允许存在重叠,但数据和程序是独立的,所述的预警模式是指交易时系统同时暗中向公安机关报警的交易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43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