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分选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5415.2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伟;陈冠宇;简澧亦;黄耀陞;陈昱夫;邱宸德;洪永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N13/00;C12N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分选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分选装置及使用此细胞分选装置的细胞分选方法。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是利用各种医学分析仪器来进行微粒子或分子的分析,并以分析结果来辅助生物体生理状态的评估。若仅需对单一微粒子进行分析。则需先将包含不同微粒子的流体进行分选。若是微粒子分选的结果不佳,则将造成后续的分析受到严重影响而降低分析的正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分选装置及其方法,其可分离出不同的微粒子,进而利于后续微粒子的分析。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细胞分选装置,此细胞分选装置包含光激发介电泳芯片和光源模块。光激发介电泳芯片用以对包含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的流体进行分选处理。光激发介电泳芯片包含第一导电层、一第二导电层、半导体层和通道层。第二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相对设置。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通道层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与半导体层之间。通道层定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其中第一通道用以导引流体,第二通道用以导引第一微粒子,第三通道用以导引第二微粒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交会于会合处。光源模块用以朝向光激发介电泳芯片投射图案化光源,使得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中对应图案化光源的投射区域包含会合处。图案化光源用以导引第一微粒子由第一通道流向第二通道且导引第二微粒子由第一通道流向第三通道。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光源模块投射的图案化光源的波长介于300纳米至380纳米、480纳米至550纳米与700纳米至900纳米的一范围中。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光源模块包含发光元件和光调变器。发光 元件用以产生光源。光调变器用以该光源转换为图案化光源。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光调变器为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图案化光源为可编程(programmable)。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第二导电层包含注入开口、第一流出开口和第二流出开口。注入开口邻接于第一通道的入口端,其用以使流体通过第二导电层而流入至第一通道。第一流出开口邻接于第二通道的出口端,其用以使第一微粒子从第二通道通过第二导电层而流出至光激发介电泳芯片外。第二流出开口邻接于第三通道的出口端,其用以使第二微粒子由第三通道通过第二导电层而流出至光激发介电泳芯片外。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通道层的厚度大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投射区域的尺寸大约为1.5毫米×1.5毫米。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细胞分选装置更包含透镜,其设置于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与光源模块之间且用以增大投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细胞分选方法,此细胞分选方法使用于上述细胞分选装置且包含下列步骤。首先,将包含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的流体注入至第一通道中。接着,连续性地改变该图案化光源,使该第一微粒子以电性驱动方式由第一通道进入至第二通道,且使第二微粒子以电性驱动方式由第一通道进入至第三通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细胞分选装置的示意图;
图2A绘示图1的光激发介电泳芯片的结构图;
图2B绘示图2A的通道层的平面图;
图3A绘示图2A的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中未受到图案化光源的照射下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3B绘示图2A的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中受到图案化光源的照射下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4A至图4G绘示图1的光源模块投射的图案化光源的示意图;
图5绘示使用图1的细胞分选装置进行细胞分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6A绘示图2A的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中未受到图案化光源的照射下的微粒子分布示意图;以及
图6B绘示图2A的光激发介电泳芯片中受到图案化光源的照射下的微粒子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仔细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概念,其可实施于各式各样的特定内容中。所讨论、揭示的实施例仅供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技大学,未经昆山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5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微藻培养箱
- 下一篇:一种使作物秸秆腐烂的微生物制剂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