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带移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6582.9 | 申请日: | 2016-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5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带 移动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通信中的一种窄带移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基站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功率值和第一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和所述第一系数的乘积被用于确定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者是第一节点。本发明使得发送UE能以较低的发送功率确保中继UE的接收性能。此外,本发明能同时降低对基站侧传统UE数据接收的干扰,进而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案,特别是涉及支持无线中继传输(Transmission)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R(Release,发布)9中提出了层3(Layer-3)的中继(Relay)基站的方案。中继基站对于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而言具备普通基站的功能,能够独立的调度数据及发送下行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传统的3GPP系统中,数据传输发生在基站和UE之间。在3GPP R12中,D2D(Deviceto Device,设备间)通信被立项并加以讨论,D2D的本质特点是允许UE之间的数据传输。在3GPP R13中,eD2D(Enhancements to LTE Device to Device)被立项,其主要特点是引入UE中继(Relay)功能。在eD2D中,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中继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3GPP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69次全会上,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被立项。进一步的,在3GPP RAN#71次全会上(RP-160655),针对IoT和可穿戴设备的FeD2D(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Deviceto Device,LTE D2D的进一步增强)被立项。FeD2D中,D2D通信可能通过类似NB-IoT的空中接口实现。
FeD2D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一个智能终端的周围存在多个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中继可穿戴设备到基站的数据交换,即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分别是Relay UE和Remote UE。
发明内容
Release 12D2D传输主要针对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的场景,在兼顾传输的可靠性以及保证对对基站侧接收较低干扰的前提下,D2D传输的发送功率是与基站到D2D设备之间的PL(Pathloss,路径损耗)相关的,D2D设备之间的PL并没有被考虑。对于FeD2D,考虑到传输的性能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如何确定设备间传输的发送功率,特别是可穿戴设备到智能终端中继的发送功率,需要被重新考虑。
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案是重用3GPP R12中的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即终端在给定的两个功率值中选择较小的一个。其中,第一个功率值是预定义的,第二功率值与基站到D2D设备之间的PL相关,且基站到D2D设备之间的PL越大,第二功率值就越大。然而研究人员发现,FeD2D对应的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到基站的PL往往远大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终端中继的PL。考虑到智能终端中继接收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并转发给基站是一种降低可穿戴设备功耗的有效方案。基于R12的功控方法,会增加不必要的可穿戴设备的发送功率,降低电池寿命。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例如,本申请的UE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又例如,本申请的D2D发送UE(即在D2D链路上发送无线信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D2D接收UE(即在D2D链路上接收所述无线信号)中,反之亦然。进一步的,虽然本申请的初衷是针对FeD2D(即D2D传输是基于窄带的),本申请的方案也适用于宽带D2D中继(即D2D传输是基于宽带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6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令装置、处理装置、处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数据存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