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6624.9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黔宁;邱学龙;金良;冯遵安;彭怀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刘葛;郭鸿雁 |
地址: | 21004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进料装置 伺服电机驱动 伺服电动机 联轴器 旋塞 驱动器 驱动控制设备 物料进料装置 自身重力作用 防爆控制箱 间歇性转动 伺服驱动器 催化剂罐 伺服电机 位置控制 向下运动 反应器 加料量 阀球 压差 计量 重复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本体、联轴器、防爆伺服电动机和防爆控制箱,其中,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在所述伺服驱动器的控制下,通过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旋塞间歇性转动,进而所述旋塞内的阀球在所述催化剂罐与所述反应器的压差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实现物料的重复计量和输送。本发明采用防爆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作为物料进料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可实现精确的加料量及准确的位置控制,控制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进料及伺服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化工装置里的一些特殊物料,如带有较强粘性的固液混合物,能够实现精确计量及控制的通用成套设备较为少见,尤其是具有防爆功能的此类设备未见国内厂家提供。此类设备大都为进口专用设备,采用定制形式,控制方式为继电器+机械凸轮控制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气元件老化和凸轮机构易磨损等问题,精确性及可靠性较差。此外,进口设备的零部件多为特制产品,有的已停产,维修更换不易。
专利CN 102463070A公开了一种反应釜进料装置,该进料装置可以实现物料进料,但是不具有防爆特性,并且物料进料控制的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采用防爆伺服电机作为物料进料装置的驱动控制设备,可在化工装置等防爆区域内使用,并实现精确的速度及准确的位置控制,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本体、联轴器、防爆伺服电动机和防爆控制箱,其中,
所述防爆控制箱通过电缆与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相连,在所述防爆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伺服驱动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伺服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工作,
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前端与所述联轴器的一端相连,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本体相连,
所述进料装置本体包括:驱动轴、旋塞、阀球、加载柱塞、进料口和出料口,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旋塞的一端相连,所述旋塞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柱塞相连,在所述旋塞的中间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阀球放置于所述通孔内,在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台阶以将所述阀球限定在所述旋塞的通孔内运动,所述进料口与外部的物料罐连通以接入物料,所述出料口与外部的反应器相连以将所述物料输送至所述反应器,
其中,所述防爆伺服电动机在所述伺服驱动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旋塞间歇性转动,进而所述旋塞内的阀球在催化剂罐与所述反应器的压差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实现物料的重复计量和输送。
进一步,所述旋塞采用锥形旋塞,其中,所述锥形旋塞的顶部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所述锥形旋塞的底部与所述加载柱塞相连。
进一步,所述加载柱塞内设有弹簧机构。
进一步,所述旋塞内的通孔垂直于水平轴线。
进一步,所述物料包括催化剂原料、液体、固液混合物及具有粘性或腐蚀性的化工原料。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进一步,所述旋塞在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下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旋转90度,实现一个功能:
当所述旋塞处于竖直0度时,所述由防爆伺服电机驱动的进料装置执行进料及放料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6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