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7603.9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9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朴光哲;王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84 | 分类号: | H01G11/84;H01G11/30;H01G11/4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富勒烯 纳米 纤维 苯胺 复合材料 超级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具体说来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也叫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二次电池和常规电容器之间的储能器件。它兼有功率密度大和能量密度大的优点,同时具有充放电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
按照储能机制,超级电容器可以分为法拉第型电容器和双电层电容器两种,在超级电容器中,电极材料是关键,它决定了整个器件的性能指标。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和多孔碳材料。在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具有原料易得、合成方便、理论电容值高、循环寿命长、能够快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同时,富勒烯纳米纤维具有可循环使用、绿色无毒、化学稳定性高、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可以用来与聚苯胺复合增强其稳定性,提高电容器的性能。因此,其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旨在提高现有超级电容器比电容低、循环稳定性差的缺点。
本发明所述以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液-液界面析出法制备富勒烯纳米纤维的悬浮液,此处所述富勒烯为C60、C70、C60/C70混合物及其衍生物。
2)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本征态聚苯胺(polyanilineemeraldinebase,PANI-EB)并将其溶于良溶剂中得到聚苯胺的饱和溶液;此处所述的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n为1~500。
步骤2)中所述的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中富勒烯纳米纤维和聚苯胺的质量比为(30~42):50。
3)将上述步骤1)制备的悬浮液加入上述步骤2)制备的聚苯胺溶液中,静置培养得到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
4)将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炭黑和粘合剂以(10~90):(80~5):(10~5)质量比混匀后加入一定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后研磨,转移到洗净的不锈钢网上,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得到超级电容器电极;
5)将两个超级电容器电极中间放置聚丙烯电解质隔膜,在隔膜和电极之间加入硫酸和PVA的凝胶电解质并在导电隔膜上涂上导电胶,引出导线并用密封胶密封,得到超级电容器。
步骤4)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5-100℃,压力为1-20MPa。
步骤4)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或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步骤5)中所述的电解质为硫酸/聚乙烯醇的酸性凝胶电解质。
附图说明
图1C60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局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1.称取42mg富勒烯C60粉末,研磨后溶解于15mL甲苯中,冰浴条件下超声10min;过滤上述溶液后向其中加入15ml异丙醇,放入恒温培养箱中4℃恒温里培养24h,制备C60富勒烯纳米纤维悬浮液,其长度约为10-20μm;
2.量取3.64ml苯胺(An)加入到的200mL浓度为1mol/L的HCl中混合搅拌;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3g过硫酸铵(APS),搅拌1min后,放入冰箱控温为-12℃条件下冷藏12h,抽滤后加入45mL浓度为1.74mol/L氨水浸泡30min,干燥得本征态聚苯胺(PANI-EB)粉末,研磨待用;
3.取PANI-EB粉末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中,超声5min,过滤得PANI-EB/NMP溶液,取PANI-EB/NMP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C60富勒烯纳米纤维悬浮液中,冰浴条件下超声30min,放入冰箱中4℃冷藏48h得到C60富勒烯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悬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76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