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9050.0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郁广益;陈红霞;王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2G3/04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纱法 ab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AB纱生产方法为细纱法和并条法。细纱法即在细纱机上采用赛络纺纱技术,同时喂入两根粗纱纺制成纱;并条法是在并条工序喂入两种不同的成份或颜色的条子纺成熟条,再经过粗纱、细纱工序纺制成纱。赛络纺的同向同步加捻使其纱线具有特殊的结构,赛络纺纱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抗起毛起球好。赛络纺织物和股线织物相比,手感柔软,比较平滑。赛络纺纱可用于机织物及针织物,也可替代股线用于高支高密织物。并条法所生产的AB纱混合色泽相对均匀,色彩层次不够丰富。要实现AB纱的细纱法生产,需要对细纱机进行改造,例如增加吊锭和更换双孔导纱喇叭,将原先的6列吊锭增至8列,细纱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粗纱供应紧张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因纱支偏粗以及AB原料性质差异导致粗纱车速差异过大而出现某种原料的粗纱供应脱节的现象;另外,细纱机生产AB纱时两种纱线的原料的比例需要尽可能的接近,最大相差不大于10%,否则容易出现细纱胶辊加压的歪斜和产生单纺纱;AB纱成纱后两根色纱交替分布,纵向呈螺旋状,整根纱的色泽均匀性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单纱粗细均匀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上述工艺中采用一并条熟条和一粗纱条通过粗纱工序制得AB纱,生产工艺简单,所得纱线制成的布面异色分布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按比例配置A条的混合纤维,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得制得A并条熟条;
S2:按比例配置B条的混合纤维,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得制得B粗纱条;
S3:将S1所得A并条熟条和S2所得B粗纱条经合并粗纱工序制成粗纱C;
S4:将粗纱C经过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制得成品AB纱。
通过采用一并条熟条和一粗纱条通过粗纱工序制得混合的粗纱C,然后将粗纱依次导入细纱和络筒工序,可以丰富AB纱的色彩层次,且粗纱设备能始终保持一定的供给速率,粗纱张力均匀,并条熟条和粗纱合并后经牵伸加捻形成粗纱C,由于粗纱经过预先的加捻和牵伸,因此A纱和B纱的纤维组成可存在较大的差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A条的混合纤维由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而成,A条中棉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45~50%;B条的混合纤维为棉纤维。将A条设置为混合纤维组成,弹性和耐磨性优良的涤纶纤维可对纯棉的B条形成包覆,分散在纯棉的B条表面,所得纱线兼具涤纶和棉纤维的特点,其面料具有尺寸稳定、挺括、不易皱褶、易洗、快干、不起球、毛羽少等特点,另外,与传统的AB纱相比,粗纱法AB 纱中的A条和B条之间色彩形成包覆混合,异色纱线的色彩分布对比不明显,层次丰富。
为了在合并粗纱工序中一定的牵伸倍数适用于A并条熟条和B粗纱条两种纤维组成的纱线,并且保证粗纱具有足够的抗伸长能力,减少意外牵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合并粗纱工序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AB纱中A条的重量百分比为75~85%。经牵伸后其中的涤纶纤维回弹,还可使纱线的手感丰满。AB纱中的B条粗纱工序牵伸倍数为5.23~5.27,粗纱工序中加捻处理的捻系数为106~110,后区牵伸倍数为1.240~1.243,锭速为740~760 r/min。
为了避免捻系数过大而增加包覆状态下A条中的棉纤维内部应力导致纱线表面毛羽增多,以及保证后续的细纱牵伸过程中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而提高成纱质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合并粗纱工序中粗纱C的捻系数为83~87。为了避免因粗纱退绕出现意外牵伸而造成的细纱纱疵和断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合并粗纱工序的总牵伸倍数为6.3~6.5,后区牵伸倍数为1.240~1.243,锭速为740~760 r/min。上述工艺参数与纱线组成及纤维强度相适配。
为了保证粗纱工序进料的A并条熟条和B粗纱条互不干扰,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合并粗纱工序在粗纱设备中进行,A并条熟条和 B粗纱条相间排列且经由双孔导纱喇叭以分离状态进入粗纱设备的牵伸区。
为了提高成纱的强力、改善条干、降低断头率,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细纱工序中总牵伸倍数为30.5~30.9,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1~1.3,捻度为78~82,锭速为13800~14200 r/min。
为了进一步丰富纱线的色彩层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A条中的混合纤维为本色或白色,B条中的混合纤维由本色纤维或白色纤维与有色纤维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9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的门窗插销底座
- 下一篇:轴向自控离合器的分离保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