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串联使用的大功率IGBT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2592.3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新灵;莫申杨;崔翔;赵志斌;张朋;李金元;温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1 | 分类号: | H01L25/11;H01L23/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串联 使用 大功率 igbt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串联使用的大功率IGBT模块。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结合了MOSFET和BJT两者的优点,具有电压驱动、通态压降低、电流容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军事、航空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焊接式IGBT基于键合线导电的形式,将多个芯片并联实现大功率,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压接式IGBT结合了GTO和IGBT两者的优点,具有双面散热、高可靠性以及短路失效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电力系统、船舶等串联应用领域。
对于焊接型IGBT,通过多个芯片并联的形式来实现大电流,但是由于其封装结构,导致功率等级太大时,芯片之间电流分布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这是由于封装几何结构导致,此外单面散热的封装结构,不能够像压接型IGBT器件一样方便地串联。压接式IGBT,可以实现多个芯片的密集并联,但是对芯片的压力一致性要求很高,且器件在运行时需要很大的钳位压力,从而对系统提出了很高的机械需求。
IGBT的概念自1982年提出以来,焊接式的IGBT目前已经广泛地实现了商业化,大功率的焊接式IGBT器件生产商主要有三菱、英飞凌、富士电机、中国中车等。现有的两种主流压接形式为ABB公司推出的StakPak压接型IGBT和Westcode公司的Press Pack IGBT。公开号为CN159647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ABB公司的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模块,其压接通过碟簧来实现,有利于实现压力分布的均匀特性。公开号为US6678163B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Westcode公司的压接型IGBT封装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双面散热,但是垂直于芯片表面方向上全部为硬压接的方式,对于芯片、钼片、银片的厚度以及凸台高度的一致性要求极高,因为细微的厚度将会导致压力的极大差别,从而造成热阻差别太大或者直接由于过大压力造成芯片的物理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串联使用的大功率IGBT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大功率IGBT模块包括功率子单元(1)、金属电极板(3)和外部管壳(4);
所述金属电极板(3)设置在所述外部管壳(4)的底部;
所述外部管壳(4)包括两列方形框架,每列方形框架包括多个顺次排列的方形框架;所述两列方形框架之间留有空间形成一个条状框架;
所述功率子单元(1)设置在所述方形框架内且与所述金属电极板(3)紧密接触,其包括金属端盖(11)、栅极PCB板(17)、辅助栅极PCB板(2)和多个功率半导体芯片(13);
所述辅助栅极PCB板(2)设置在所述条状框架内,其通过所述方形框架的通孔(5)与栅极PCB板(17)连接;所述金属端盖(11)、金属电极板(3)和栅极PCB板(17)分别与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13)的集电极、发射极和栅极电气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为:所述功率子单元(1)还包括绝缘基板(15)、导电金属块(16)、和子单元框架(18);
所述绝缘基板(15)的上表面敷设有方形铜层(14),其表面积小于所述绝缘基板(15)的表面积;所述方形铜层(14)的四个边缘均等间距布置多个功率半导体芯片(13),所述方形铜层(14)的中央设置一个铜柱(141),该铜柱(141)的另一端与金属端盖(11)焊接或者烧接;
所述导电金属块(16)为具有一方形凹槽的方形金属块,其底部与所述金属电极板(3)紧密接触;所述方形凹槽内由下至上顺次设置有绝缘基板(15)、方形铜层(14)和功率半导体芯片(13);
所述子单元框架(18)套设在所述导电金属块(16)的外侧,用于支撑所述金属端盖(11)与所述金属电极板(3);所述栅极PCB板设置在所述子单元框架(18)与导电金属块(16)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为: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13)的集电极一侧与所述方形铜层(14)接触,其发射极通过发射极键合线(121)与所述导电金属块(16)连接,其栅极通过栅极键合线(12)与所述栅极PCB板连接;
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13)的集电极、方形铜层(14)、铜柱(141)和金属端盖(11)顺次电气连接;
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13)的发射极、发射极键合线(121)、导电金属块(16)和金属电极板(3)顺次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2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丝、LED灯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LED器件与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