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4383.2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鹏;邱荣斌;林良煌;王瑞华;吴飞鸿;黄林彬;郑书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B26F1/02;B21F11/00;B21F23/00;B21F3/00;B26D1/08;B65H20/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下 牡蛎 采苗器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属于渔业机械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沿塑料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送带装置、冲孔机构、顶绳穿孔装置以及位于顶绳穿孔装置上侧的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所述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的旁侧设置有防锈铝线裁剪装置,位于加工台的输出端还设置有塑料带裁带机构和采苗器收串机构。该装置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生产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同时生产方法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属于渔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牡蛎养殖大国,牡蛎养殖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9-2015年牡蛎产量都在350-450吨左右,均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牡蛎养殖的好坏关系到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关系到牡蛎养殖业经济效益。
牡蛎人工养殖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法前期以近海涂滩投石块、瓦片、陶瓷、胎胶等方式进行采养,后期以插竹木,水泥制品等方式进行采养。传统的养殖方法难以规模产业化养殖且耗散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养殖成本高。
目前牡蛎苗种普遍依靠在自然海区投放人工采苗器采捕获得,在自然海域高产苗区投放人工采苗器,使牡蛎苗种吸附固着在其上,待牡蛎全面发育成稚贝后,再运送到各人工牡蛎养殖区进行规模产业化养殖。由于目前牡蛎人工采苗器完全依靠手工制作,人工成本高,制作效率低,导致牡蛎种苗供应难以满足养殖户对数量的需求,并且在养殖效益上大打折扣。因此在现代牡蛎养殖过程中,可机械化制作的高质量牡蛎人工采苗器,及其配套的机械设备的研发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牡蛎养殖产量和效益。而人工采苗器的种类中,又以延绳垂下式采苗器最为常见,且采苗效果好。
由于现有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各类牡蛎采苗器的制作工艺上均不适合机械化生产,为此需要一种延绳垂下式采苗器的生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该装置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生产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同时生产方法简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延绳垂下式牡蛎采苗器生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沿塑料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送带装置、冲孔机构、顶绳穿孔装置以及位于顶绳穿孔装置上侧的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所述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的旁侧设置有防锈铝线裁剪装置,位于加工台的输出端还设置有塑料带裁带机构和采苗器收串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送带装置包括设置于加工台输入端一侧的塑料带装带轮和位于加工台输入端上的一对由驱动机构驱动的摩擦滚轮,所述摩擦滚轮上还设置有间距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冲孔机构包括设置于加工台上侧由立式气缸驱动下行的冲孔凸模,所述加工台上设置有冲孔,位于冲孔下侧设置有冲孔凹模,所述冲孔凹模上设置有排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顶绳穿孔装置包括设置于加工台输出端下方由第二立式气缸驱动升降的顶绳杆,所述顶绳杆上端设置有用于顶起胶丝绳的U型槽,顶绳杆上还设置有与U型槽相垂直用于防锈铝线穿过的第二U型槽,所述加工台上设置有用于顶绳杆穿过的圆孔;所述加工台下侧设置有胶丝绳装绳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台上设置有塑料带导向的传片槽,所述传片槽上位于加工台输出端设置有胶丝绳穿入的穿绳孔以及胶丝绳穿过穿绳槽,所述穿绳槽的输出端部上设置有防止胶丝绳被裁断的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包括设置于加工台上侧的且位于穿绳孔上方由步进电机驱动的绕线爪,所述绕线爪下端设置有一对凸柱。
进一步地,所述防锈铝线裁剪装置包括设置于加工台旁侧的输线轮,所述加工台上设置有一对由驱动机构驱动的轧辊,位于该对轧辊靠近防锈铝线旋转绕线机构设置有中部具有通孔的导线块,所述导线块上设置有一端铰接于导线块上,且另一端由第三立式气缸气动升降用于防锈铝线裁剪的铡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4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岩蛙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鱼的人工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