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5053.5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4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文;杨忠义;蔡承祐;晏翔宇;李振国;杨俊峰;袁朝晖;王磊;张春才;肖正浩;梁亮;张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炉多 风道 供气 自动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进入各独立上气室的冷却风通过对应环形风道以由外围向中心的流动方式与干熄炉中的焦炭换热,进入各独立下气室的冷却风,一部分经中央供气道到达干熄炉中部并垂直向上进入中央风帽,从中央风帽以由中心向外围的流动方式进入干熄炉中与焦炭换热;另一部分经中部供气道到达干熄炉中部并垂直向上进入中部风帽,从中部风帽以由中部向外围的流动方式进入干熄炉中与焦炭换热;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干熄炉内温度场信号转换为图像显示在控制系统显示屏上,通过控制各个部位的控风装置对干熄炉各风道进风量进行调节,使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在炉内均匀分布,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运行的干熄焦用供气装置有75t/h、140t/h、190t/h及以上干熄焦用供气装置,其供气装置多为十字风道或一字风道供气方式。分析焦炭在干熄炉内冷却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在整个干熄炉横截面上焦炭的粒度分布不均匀﹑焦炭下降速度分布不均匀以及气流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安装于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对干熄炉内焦炭下降的均匀性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若其结构有利于炉内焦炭在圆周方向的均匀下落,有利于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圆周方向的均匀分布,则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这样可减小干熄炉冷却室的容积以及降低吨焦气料比,从而大大降低整套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这对大型化干熄焦装置而言效果将更加明显。
申请号为200710158949.4(申请日为2007年12月1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干熄炉专用供气装置”,该装置由上锥斗、下锥斗、干熄炉壳体、环形风道、十字风道、中央风帽组成,上锥斗、下锥斗套插在一起,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风道,十字风道位于下锥斗上部,水平设置,其中心与干熄炉中心重合并向上延伸与设置于锥斗上部的中央风帽连通。
该装置采用由周边风环由外向内供风及中央风帽从炉体上部由内向外供风相结合的供风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圆周方向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改善了干熄炉的冷却性能;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干熄炉冷却方式的精细控制,尤其是无法实现干熄炉局部温度的独立调节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通过干熄炉顶部设置红外热像仪采集炉内温度场数据并实现显示图像,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调节对应部分环形风道、中部供气道、中央供气道的供风量实现多部位均匀供气,可有效解决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圆周方向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自动调节系统,包括供气装置及测温调节装置;
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干熄炉壳体、上锥斗及下锥斗,上锥斗、下锥斗套插后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风道;上锥斗、下锥斗与干熄炉壳体组成的气室被分成完全隔绝的上下两层气室,其中上气室被上气室分隔板分成多个独立上气室,分别与环形风道连通;下气室被下气室分隔板分成多个独立下气室,分别连通中部供气道或中央供气道,中部供气道连通中部风帽组成中部供气风道,中央供气道连通中央风帽组成中央供气风道;中部风帽和中央风帽由下至上同心设置于干熄炉中心部位,中部风帽位于上锥斗中部,中央风帽位于上锥斗上部,中部风帽的直径大于中央风帽;独立上气室和独立下气室均由对应风管独立供风;
所述测温调节装置包括红外热像仪、控风装置及控制系统,红外热像仪设置于干熄炉炉顶,各独立上气室风管入口、各独立下气室风管入口处均设有控风装置;红外热像仪和各控风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5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喂入式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
- 下一篇:一种带录音功能的简易呼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