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6194.9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孟海;李志锋;脱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混凝土 堤防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堤防,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防。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堤防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此外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堤防的建设,一般都与河道整治密切结合。
渠道化的河岸和灰色的水泥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且与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不一致。同时,渠道化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也因为不透水材料的阻隔而分割成两个部分,河道因此失去了其生态廊道作用。
同时,由于混凝土堤防不能蓄水,割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洪水在护岸内也不能正常蓄积,造成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很大,不但影响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而且给河道景观美化带来很大困难。
生态堤防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
在河湖建设中,堤防生态化代表着堤防技术的发展方向。生态堤防摒弃了渠道化、硬质化的护岸方式,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湖坡面进行防护,追求水域的自然地貌形态和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达到具有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效果的堤防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包括混凝土堤身,所述混凝土堤身顶部设有土壤槽,所述土壤槽底部设有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的渗水管,所述混凝土堤身的迎水面水平平行设有至少两排生态槽,所述生态槽内填充有土壤,所述混凝土堤身的迎水面还设有贯穿连接所述生态槽延伸至混凝土堤身底部的渗透花管,所述渗透花管上开具有孔洞,所述生态槽外侧设有弧形防冲挡板,所述混凝土堤身内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贯穿设置有排涝逆向阀管,所述排涝逆向阀管上设有逆止阀。
优选地,所述渗水管顶部设有过滤箱体。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堤身的顶部还设有景观型堤顶护栏。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的有效深度为20~60cm,宽度为60~100cm,所述生态槽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40~80cm。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内的土壤为人工填充的河道底泥或河沙,或者所述生态槽内的土壤为自然沉积的泥沙。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内种植有两栖植物。
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的底部设有过滤槽。
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为PVC管,且所述渗透花管上开具有孔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修建生态混凝土堤防的基础,设置钢筋结构,预埋渗水管、排涝逆向阀管,并在所述渗水管、排涝逆向阀管内设置不锈钢链条;
B、采用混凝土使用常规浇筑方法浇筑所述生态混凝土堤防的主体结构;
C、在土壤槽、生态槽中回填土壤,种植两栖植物;
D、采用常规养护方法对生态混凝土堤防进行养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通过在堤顶设置生态绿化带,迎水面设置生态槽,堤身预埋排涝逆止阀管,使堤防和河岸、河道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自动循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且能够促进原生态生物群落的形成成长,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6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体中垃圾打捞收集系统
- 下一篇:冰雪清除、收集及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