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8989.3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袁鹏;李瑞;马昌明;王浩;龙华;郑猛;张俊;柳荣伟;陈小凯;刘建山;刘冬;匡旭光;白龙;白勐;王艳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调剖堵水用 智能 注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该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包括:配液装置,设置有用于混合配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的第一搅拌组件;储液装置,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配液装置连接,储液装置设置有用于混合储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的第二搅拌组件;注入泵,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储液装置连通;控制单元,能够控制配液装置、储液装置和注入泵的运行,还能够使配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经过储液装置后进入注入泵。在配液装置和储液装置内设置相应的搅拌组件,可以使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获得充分的搅拌,并使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与固相颗粒等添加剂充分互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油田稠油丰富,含油污泥处理量大,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技术是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材料,并添加适当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等辅加剂,最终注入到地层深度,封堵地层大孔道。该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对油田环保和开发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技术正朝着大剂量深部多段塞方向发展,单井次的用量达到10000m3以上,施工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甚至更长。目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一般使用泵车或者泵注设备注入,泵车注入排量大,无法满足小排量注入要求,同时长时间施工费用昂贵,而目前的泵注设备结构和流程繁琐,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修周期短,检修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含油污泥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施工人员身体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同时拉运来的含油污泥和配制好的含油污泥调剖调堵剂溶液中常存在粒径较大的固相颗粒和“死鱼眼”,导致卡泵甚至停泵现象,增加维修时间和强度,影响现场施工进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含油污泥调剖堵水设备中含油污泥溶液与固相颗粒等添加剂互溶不充分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达到使含油污泥溶液与固相颗粒等添加剂充分互溶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该含油污泥调剖堵水用智能注入系统包括:配液装置,设置有用于混合配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的第一搅拌组件;储液装置,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配液装置连接,储液装置设置有用于混合储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的第二搅拌组件;注入泵,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储液装置连通;控制单元,能够控制配液装置、储液装置和注入泵的运行,还能够使配液装置内含油污泥调堵剂溶液经过储液装置后进入注入泵。
进一步地,配液装置包括配液罐,该第一搅拌组件固定于该配液罐的顶端,该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搅拌部和驱动部,该搅拌部设置于该配液罐内,该驱动部设置于该配液罐外,该驱动部与该搅拌部连接并能够驱动该搅拌部转动;该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该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和第一搅拌叶片,该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搅拌叶片与该第一搅拌杆另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搅拌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搅拌叶片为两组,两组第一搅拌叶片沿第一搅拌杆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组第一搅拌叶片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扇形叶片,每个该扇形叶片与水平方向夹角为°至°,并且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方的一组第一搅拌叶片的直径小于位于下方的一组第一搅拌叶片的直径。
进一步地,该配液罐内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为筒状结构,第一过滤网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第一过滤网的轴线与第一搅拌杆的轴向重合,第一过滤网的内径大于位于下方的一组第一搅拌叶片的直径
进一步地,该配液罐的下部设置有配液装置出液口,配液装置出液口和储液进入口分别位于第一搅拌杆的左右两侧,观察口和液位监视器也分别位于第一搅拌杆的左右两侧,配液装置出液口和储液进入口到第一搅拌杆的轴线的距离均大于第一过滤网的外径,观察口和液位监视器到第一搅拌杆的轴线的距离均小于第一过滤网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8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油管水平井测试装置
- 下一篇:井下低压脉冲射流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