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品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9512.7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0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胡仁杰;朱斌;樊秀斌;刘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福科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F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品识别装置 电子标签 供电模块 语音模块 射频识别技术 映射信息表 操作流程 辅助器具 减少装置 接口模块 控制模块 认知能力 射频模块 使用寿命 输入模块 外部命令 物品识别 耗电量 充电 扫描 语音 播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品识别装置,属于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包括控制模块、供电模块、接口模块、射频模块、语音模块以及外部命令输入模块,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扫描贴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根据电子标签与物品语音的映射信息表,通过语音模块播放出该物品的名称。该物品识别装置既能完成基本的物品识别功能又能减少装置的耗电量,减少充电,延长供电模块的使用寿命,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该物品识别装置的外形简洁易用,大大节省了盲人的操作流程,提升了盲人对外界的认知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识别装置,便于有视力障碍的群体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物品识别技术已成为各种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当前物品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商业零售(如条形码扫描)、银行支付等领域。
按照应用领域和具体特征的分类标准,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如下七种:条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识别一维条码或者是二维码实现对相关物品的识别;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获取和分析人体的身体和行为特征来实现人的身份自动鉴别;图像识别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识别器读写磁条中的信息实现目标的识别;IC卡识别技术是指采用射频读写器读写IC卡物品信息的读取和修改,按读取方式将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是指采用光学的方式将文档资料转换成为原始资料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然后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以便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系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递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与条码识别、磁卡识别技术和IC卡识别技术等相比,射频识别技术以特有的无接触、抗干扰能力强、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优点,正逐渐成为自动识别中最优秀的和应用的领域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目前最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
在残障领域,物品识别技术可有效解决盲人及视力障碍者对相关物品的区分辨识。当前国外已存在采用RFID辅助盲人识别物品的设备,如日本松下公司和九北电子公司最近联合开发成功一种供盲人使用的便携装置,它可根据自身存储的信息识别贴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并发出声音告知物品的名称。又如国外开发出的Site装置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来扫描某个特定的目标,然后在与另一端贴有接收信号标签的物品进行识别。但是在国内目前暂未出现基于RFID技术并旨在辅助盲人识别物品的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识别装置,利用RFID技术读取电子标签的唯一序列号,获得该电子标签所映射的物品名称或位置信息,并以语音方式播放以告知使用者。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物品识别装置,与设置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供电模块、接口模块、射频模块、语音模块以及外部命令输入模块;
控制模块利用其内部存储的电子标签序列号和语音信息映射表完成序列号和语音编号信息的索引,通过发送指示命令来控制其余各模块配合工作,所述指示命令包括:状态指示命令和工作模式指示命令;
供电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状态指示命令为整个装置供电;
接口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工作模式指示命令一方面通过连接外部电源为供电模块进行充电,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外部控制器对语音模块进行语音更新;
射频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工作模式指示命令获取电子标签上的序列号,并将该序列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语音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语音信息进行相应内容的播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福科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福科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9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