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1203.3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8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青森;李志华;段晓琴;廖锋慧;聂小波;李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天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11/00;A61P31/1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鸡风热 感冒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家禽风热感冒皆因外感邪毒所致,以发热重,微恶寒,体温升高,口渴,咳嗽等临床症状。多见于瘟病、伤寒发病过程中。属外感六淫而为病者,其病多轻,病程较短;而属疫疠毒气、体内正虚或内生之邪化火,又感六淫或疫毒者,其病多危重,病程较长。根据家禽流行病学调查,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减弱,病毒入侵导致。临床病原分析可见新城疫、温和型流感病毒等,但由于病毒血清型复杂且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风热感冒须用性凉之药物,使其热邪降低或排除体外,临床使用药物多为传统药物,制剂简单,质量不可控等原因,导致产品临床使用效果可重复性差。因此,针对家禽风热感冒这一临床多发病急需新的治疗性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宣肺泄热之功效,可以明显改善家禽风热感冒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鱼腥草18~25份,金银花10~16份,绵马贯众3~5份,大黄2~4份。
在本发明中: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鱼腥草20份,金银花15份,绵马贯众4份,大黄3份。
在本发明中:将鱼腥草、金银花、绵马贯众和大黄4味中药加水煎煮,制成每1ml含原生药材0.7~0.9g的口服液。
上述中药组合物不仅可以制成口服液,还可以制成粉散剂、胶囊剂、片剂和颗粒剂。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鱼腥草、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清肺止咳,针对风热病机,故为君药;绵马贯众清热解毒,除瘟透邪,助君药清热解毒之效,为臣药;大黄通里泄热,凉血解毒,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宣肺泄热之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宣肺泄热之功效,可以明显改善家禽风热感冒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按配方组成重量比称取鱼腥草360g、金银花200g、绵马贯众60g、大黄40g,可以将上述4味中药加水煎煮,制成1000ml口服液,其中每1ml的口服液含原生药材0.7~0.9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按配方组成重量比称取鱼腥草500g、金银花320g、绵马贯众100g、大黄80g,可以将上述4味中药加水煎煮,制成1000ml口服液,其中每1ml的口服液含原生药材0.7~0.9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按配方组成重量比称取鱼腥草400g、金银花300g、绵马贯众80g、大黄60g,可以将上述4味中药加水煎煮,制成1000ml口服液,其中每1ml的口服液含原生药材0.7~0.9g。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鸡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按配方组成重量比称取鱼腥草420g、金银花220g、绵马贯众80g、大黄60g,可以将上述4味中药加水煎煮,制成1000ml口服液,其中每1ml的口服液含原生药材0.7~0.9g。
实验室药物效果考察
将5×102EID50的新城疫病毒接种至9日龄SPF鸡胚,每胚接种0.1ml,空白对照组接种无菌生理盐水,37℃孵化4小时,然后分别接种无菌过滤的1:10稀释后的口服液一、口服液二和双黄连口服液,每胚接种0.1ml,攻毒组接种生理盐水,37℃孵化,弃去24小时内死亡鸡胚,以后每隔6小时照蛋一次,共观察5天,每次观察并记录死亡鸡胚的时间。试验结果见表。
各实验组SPF鸡胚死亡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天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天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