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3786.3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3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余热 回收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现有电厂综合能源率相对比较低,多数存在余热浪费严重的现象。在电厂工作过程中,其中电厂锅炉产生的大量排气余热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再利用,而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白白浪费掉了,事实上,这部分热量是良好的低温热源,温度和流量都较为稳定,且水质相对洁净,若能够合理,将大幅度减少一次能源消耗,提升电厂供热能力,降低供热投资,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厂余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用于吸收电厂锅炉的余热,包括:汽轮机,连接至电厂锅炉,并用于吸入电厂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和冷凝器,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却管路与汽轮机连接,第一冷却管路与发生器换热后连接至电厂锅炉,冷凝器向待供热装置进行供热。
作为优选,位于发生器与电厂锅炉之间的第一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凝结水箱。
作为优选,汽轮机还通过第二冷却管路与发生器连接,第二冷却管路上设置有蒸汽箱,蒸汽箱的蒸汽出口端与发生器的蒸汽入口端连接,发生器的冷凝水出口端与蒸汽箱的冷凝水入口端连接。
作为优选,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还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与吸收式热泵并联,冷却系统的进口端与蒸汽箱的蒸汽出口端连接,冷却系统的出口端与蒸汽箱的冷凝水入口端连接,冷却系统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作为优选,蒸汽箱的冷凝水出口与电厂锅炉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凝结水箱。
作为优选,待供热装置包括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和用户端,冷水管路连接在用户端和冷凝器上的冷水进口端之间,热水管路连接在用户端和冷凝器上的热水出口端之间。
作为优选,冷水管路与热水管路之间连接有调节管路,调节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作为优选,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及与第二控制阀并联的加热管路,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还包括加热器,加热管路流经加热器。
作为优选,加热器的热源端连接至汽轮机的蒸汽输出端。
作为优选,电厂锅炉的入口端设置有除氧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用于吸收电厂锅炉的余热,包括:汽轮机,连接至电厂锅炉,并用于吸入电厂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和冷凝器,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却管路与汽轮机连接,第一冷却管路与发生器换热后连接至电厂锅炉,冷凝器向待供热装置进行供热。吸收式热泵能够吸收电厂锅炉的蒸汽余热,然后将这一部分余热提供给待供热装置,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电厂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降低供热投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厂锅炉;2、汽轮机;3、吸收式热泵;4、第一冷却管路;5、待供热装置;6、第一凝结水箱;7、第二冷却管路;8、蒸汽箱;9、冷却系统;10、第一控制阀;11、第二凝结水箱;12、冷水管路;13、热水管路;14、用户端;15、调节管路;16、调节阀;17、第二控制阀;18、加热管路;19、加热器;20、除氧器;21、过滤器;22、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用于吸收电厂锅炉1的余热,包括:汽轮机2,连接至电厂锅炉1,并用于吸入电厂锅炉1所产生的蒸汽;吸收式热泵3,包括发生器和冷凝器,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却管路4与汽轮机2连接,第一冷却管路4与发生器换热后连接至电厂锅炉1,冷凝器向待供热装置5进行供热。
吸收式热泵3能够吸收电厂锅炉的蒸汽余热,然后将这一部分余热提供给待供热装置5,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电厂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降低供热投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吸收式热泵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3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