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量子点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4475.9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0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訾慧;薛正群;苏辉;王凌华;林琦;林中晞;陈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张祖萍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辐射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量子点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外延生长步骤:采用MBE生长一次外延结构,其结构沿晶向依次包括N+-GaAs衬底层(1)、N-GaAs缓冲层(2)、N-AlGaAs覆盖层(3)、AlGaAs下限制层(4)、含多层InAs量子点的有源区(5)、AlGaAs上限制层(6)、P-AlGaAs覆盖层(7)、P-GaAs保护层(8);其中有源区(5)包括第一未掺杂GaAs层、多层InAs量子点和第二未掺杂GaAs层,每层InAs量子点包括InAs量子点(9)、InGaAs覆盖层(10)和GaAs覆盖层(11);
形成脊形状的步骤:去除所述一次外延结构中的P-GaAs保护层(8)后,沉积介质膜、光刻、刻蚀介质膜、腐蚀形成脊结构;其中,所述脊结构包括直波导区域(16)和锥形波导区域(15),锥形波导区域(15)与直波导区域(16)相连,锥形波导区域(15)靠近出光端面(17),直波导区域(16)靠近背光端面(18);
生长掩埋异质结的步骤:采用MOCVD外延生长对形成脊结构的片子进行掩埋生长,形成掩埋异质结结构;
蒸发N、P型电极的步骤:对片子进行沉积钝化层、光刻、刻蚀钝化层、沉积P面金属、减薄、沉积N面金属、合金,形成芯片;
镀膜步骤:对片子沿晶向解离成巴条,对巴条出光、背光端面进行蒸镀光学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外延生长步骤具体为,在N+-GaAs衬底层(1)上,500℃下MBE生长掺杂浓度1×1018 200nm N-GaAs缓冲层(2)、掺杂浓度1×1018 100nm N-AlGaAs覆盖层(3)、200nm AlGaAs下限制层(4)、含多层InAs量子点的有源区(5),接着500℃下生长200nm AlGaAs上限制层(6)、掺杂浓度1×1018 100nm P-AlGaAs覆盖层(7)、掺杂浓度1×1018 10nm P-GaAs保护层(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nGaAs覆盖层(10)具体为In0.05Ga0.95As覆盖层(10),含多层InAs量子点的有源区(5)为含四层InAs量子点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5)的具体生长方法如下:500℃下生长100nm第一未掺杂GaAs层,生长2ML的InAs量子点(9),生长5nm In0.05Ga0.95As覆盖层(10),将生长温度提高至600℃,退火30s,接着生长25nm的GaAs覆盖层(11),从而在未掺杂GaAs层上生长出第一层InAs量子点;将温度降至500℃,在之前生长的GaAs覆盖层(11)上生长2ML InAs量子点,生长5nm In0.08Ga0.92As覆盖层,将生长温度升高至600℃,退火30s,生长25nm GaAs覆盖层,从而在第一层InAs量子点上生长出第二层InAs量子点;再次重复上述InAs量子点生长步骤,直到在第二层InAs 量子点上生长出第三层InAs量子点和在第三层InAs量子点上生长出第四层InAs量子点;再在500℃下在第四层InAs量子点上生长100nm第二未掺杂GaAs层,完成有源区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脊形状的步骤具体为:去除P-GaAs保护层,沉积250nm的SiO2介质层,光刻形成脊图案,RIE刻蚀点曝光区域介质层,采用H2O:H2O2:H2SO4(8:8:1)腐蚀液,在室温下腐蚀至N-GaAs缓冲层(2),形成脊结构,腐蚀深度1.2μm,脊宽为2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波导区域(16)与芯片端面法向成2~5°夹角;锥形波导区域(15)张角为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波导区域(16)与芯片端面法向成3°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44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漂染纺织品用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毛毯的多级挤压式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