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5548.6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4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君;刘谋海;谷应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7/2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电流 突变 接地 故障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配电网接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配电网广泛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这种运行方式能有效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但其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特征微弱,电弧不稳定等因素,选线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力工作者的难题。目前,故障选线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选线准确率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有的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方法主要有注入信号法、稳态方法和暂态方法三种。注入信号法的主要难点是:①需要增加信号注入设备,投资大;②不能检测瞬时性和间歇性故障,接收灵敏度低;③故障电阻较大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信号差异不明显。稳态方法,主要包括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负序电流法、谐波法等。稳态方法的主要难点是:故障电流微弱,容易受电弧不稳定性、受过渡电阻、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经高阻接地、消弧线圈过补偿时,很容易产生误判。暂态保护以小波算法为代表,故障特征明显,且不受消弧线圈及电弧不稳定的影响,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小波算法的主要难点是:①容易受小波基函数及分解尺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对采样数据进行大量逐层提取与分离,乘法运算量十分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地提高保护精度和可靠性的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其步骤为:
S1:在线监测配电网的零序电压,当零序电压超过电压限定值时,采集各线路的暂态相电流信号;
S2:提取各线路暂态相电流突变量;
S3:对各线路相电流突变量进行相间两两相关性分析,得到相间相关系数[ρAB ρBCρCA],通过比较得到相间最小相关系数ρmin;
S4:根据相间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故障线路;当所有线路的最小相间相关系数都满足ρi min>ρset时,判定为母线故障,跳闸隔离故障母线,其中i=1、2、...、n;否则,判定为线路故障,其中相关系数最小所对应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跳闸隔离故障线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相间相关系数ρ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设x(n)、y(n)为2个离散信号序列,对应暂态相电流突变量采样值,N表示离散采样信号序列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电压限定值为15%的相电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ρset取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只需测量被保护对象各相电流的突变量,易于实现;利用相电流突变量的相间相关系数的大小作为保护判据,打破了将故障特征量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作为保护判据的传统;无需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利用了弧光故障暂态分量,有效提高了保护的抗弧光故障能力。本发明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在高阻故障时仍然有较高的保护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波形的相关性分析来进行选线,计算简单,有效解决了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判断整定困难和可靠性不高的难题。
2、本发明的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通过对单相接地故障时相电流暂态信号特征的分析,利用各线路暂态相电流突变量的突变量的差异,对其进行相间两两相关性分析;无需对信号进行处理及设置故障特征量的整定值,计算简单,易于实现,有效地提高了保护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其步骤为:
S1:在线监测配电网的零序电压,当零序电压越限时(即超过电压限定值),采集各线路的暂态相电流信号;
S2:提取各线路暂态相电流突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5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