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在机更换的销楔接式孔加工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8694.4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4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耿煌;邹伶俐;丘玉勇;彭仕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更换 销楔接式孔 加工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机更换的销楔接式孔加工刀具。
背景技术
孔加工刀具是指用来对零件内表面即内孔进行加工的工具,按照孔与其他零件相对连接关系的不同,可分为配合孔与非配合孔;按其几何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通孔、盲孔、阶梯孔、锥孔等;按其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圆孔、非圆孔等。
在对内孔的切削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需要刀具可在机更换。目前,不同种类的刀具在加工中心可以通过刀库实现在机更换,但这只是针对刀具装在刀柄上,即刀柄刀具的在机更换。可是针对同一种孔加工刀具如果损坏掉,则需要拆卸下来更换。并且大部分孔加工刀具,包括模块化刀具的衔接部位绝大部分是通过螺钉锁紧进行组合安装的,这就造成了更换程序较为繁琐,效率较低的弊端。
倘若孔加工刀具在传统机床上使用,更是无法实现自动更换或在机更换,需要拆下来换刀,生产辅助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在机更换的销楔接式孔加工刀具,通过对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改进,解决了目前孔加工刀具拆解程序较复杂,更换效率较低等问题,达到了在不降低刀具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极大提升刀具安装效率及降低生产辅助时间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在机更换的销楔接式孔加工刀具,包括:
刀体部分,该刀体部分的一端设有用来与机床主轴接口相连接的侧固平面,该刀体部分的另一端沿中心轴线向端外凸伸一圆柱形抗弯轴,圆柱形抗弯轴的里侧一段依附一大致呈半圆形的第一环形壁,刀体部分的主体的另一端的周面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开口的第一凹槽,所述圆柱形抗弯轴中设有沿着径线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
刀体切削部分,该刀具切削部分的一端端头设有刀片安装部,一刀片固定在所述刀片安装部中,该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沿中心轴线向端内方向凹设一圆柱形抗弯孔,在圆柱形抗弯孔的外端的孔的周壁处还设有一沿着径向贯通的第二凹槽,该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的孔的周壁还向端外延伸一大致呈半圆形的第二环形壁,第二环形壁的外端还沿着轴线方向向外凸伸第一凸体;
当刀体部分的另一端与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相对接时,刀体部分的另一端的圆柱形抗弯轴与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的圆柱形抗弯孔插套相配合,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的第一凸体与刀体部分的另一端的第一凹槽插套相配合,使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的第二环形壁包绕在刀体部分的另一端的圆柱形抗弯轴上并与第一环形壁围成一个整体的圆形;一销体同时插接在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和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二凹槽中。
所述刀体部分的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一凸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结构。
所述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一凸体与所述刀体部分的第一凹槽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所述刀体部分的圆柱形抗弯轴与刀具切削部分的圆柱形抗弯孔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所述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所述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二凹槽设为与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矩形形状,所述销体的横截面设为与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矩形形状。
所述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二凹槽设为与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正方形,所述销体的横截面设为与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正方形。
所述销体与刀体部分的第一通孔、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二凹槽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所述销体的至少一端设有便于工具插入的第三凹槽。
所述刀体部分设有沿着轴线方向贯穿两端的第一冷却孔,所述刀具切削部分设有沿着轴线方向贯穿两端的第二冷却孔,且第二冷却孔的一端通至刀具切削部分的刀片安装部,当刀体部分的另一端与刀具切削部分的另一端相对接时,刀具切削部分的第二冷却孔的另一端与刀体部分的第一冷却孔相连通。
所述刀体部分的第一冷却孔由阶梯孔和斜孔构成,阶梯孔设在所述刀体部分的一端,斜孔设在所述刀体部分的主体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8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