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8892.0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6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伟;米晓宁;李琦;闫红光;周长利;孙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紧张。甚至在外出时找不到相应的停车位,相邻车辆之间停车距离越来越近,这就造成驾驶员在停车时需要判断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对于车门的打开角度的影响,能否允许驾乘人员方便快捷的进出。下车时还要注意车门打开角度不能过大或通过手扶住车门上角避免对其他车辆造成刮蹭。这些问题都需要驾乘人员及时准确的判定,否则会影响停车位置判断,甚至造成财产经济损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辆开启车门时与其他车辆发生刮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枢转式车门;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且用于在车辆静止时检测所述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与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相连且用于提醒驾驶员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枢转式车门的最大开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装置进一步包括蜂鸣器或闪烁灯。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或红外障碍物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枢转式车门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设置在邻近所述枢转式车门的车身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后视镜上。
进一步地,所述枢转式车门具有铰链;所述车辆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设置成用于制动所述铰链以防止所述枢转式车门进行枢转。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可以有效检测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提醒装置可以提醒驾驶员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员的上下车便利性,而且可以避免枢转式车门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刮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员的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100;
车辆本体10;枢转式车门11;
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20;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摄像头22;
提醒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车辆本体10、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20和提醒装置30。车辆本体10具有枢转式车门11,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20设置在车辆本体10上,而且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20用于在车辆100静止时检测枢转式车门11与侧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车门侧向障碍物检测装置20可以包括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或者红外障碍物传感器。具体地,如图1所示,车辆本体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下面详细描述两种可选的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的布置形式。当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为8个时,其中四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可以设置在车辆本体10的车头处,其余四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可以设置在车辆本体10的两侧,其中车辆本体10的每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两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当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为12个时, 即在8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的布置基础上,增加4个布置在车辆本体10的车尾处的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通过设置多个超声波障碍物传感器21或者红外障碍物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车辆100在静止状态时其两侧枢转式车门11与侧向障碍物(例如其他车辆100)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8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内部照明系统
- 下一篇: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