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漆间、流平室、调漆间废气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9458.4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华;刘扬;周殷伟;周刚;林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4;B01D53/86;B01D53/44;B01D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漆 流平室 调漆间 废气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漆产生的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喷漆工艺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家电、汽车船舶等行业,喷漆原料—涂料由不挥发部分和挥发部分组成,不挥发份包括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挥发份指溶剂和稀释液。喷漆废气中的有机气体来自溶剂和稀释剂的挥发,有机溶剂不会随油漆附着在喷漆物表面,在喷漆和固话过程中将全部释放形成有机废气,废气中漆颗粒微小,粘度大,易粘附物质表面等特点。传统的去除废气的工艺都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适用于喷漆废气的处理系统。
一种喷漆间、流平室、调漆间废气处理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废气收集进行微泡预处理
废气收集加压形成5-10纳米的微泡,在水中破裂,废气流速低于1米/秒:
(2)预处理后的废气经过生物吸收
预处理后的废气与生物制剂的逆向接触反应,废气流速1.5-2.5米/秒,气液体积比为0.5-2;
(3)光催化处理
生物吸收处理后的废气,再进过光催化处理,废气流速低于0.5米/秒,辐照强度≥45um/cm2;
(4)活性炭吸附
废气最后进过活性炭吸附,活性炭苯吸附率>25﹪。
先用微泡技术对喷漆废气进行预处理。微泡技术是将有机废气在吸收剂中分散为尺寸微米量级的微气泡,利用微气泡气液接触面积大、传质迅速等优点实现有机废气颗粒物分离、胶质物分解的方法。“超微细真空气泡”是纳米级的水气泡,它使水分子的原子团变的更小、超微细气泡中的氧容易溶入原子团的间隙中,同时氧分子打破了水的界面使超微细气泡更容易溶入水中水分子团始终进行着“布朗运动”,不断地进行不规则冲撞。在“布朗运动”的同时,超微细气泡也沉降、破裂;超微细气泡的会合期(超微细气泡的寿命)最长可为24天左右。在大量超微细气泡在与异味气体结合时破裂,瞬间产生巨大能量(约3微秒时间),破裂时产生一定能量的超声波(水能量波)、并产生大量的氧负离子。
由于超微细真空气泡的特殊物理性使超微细气泡在水雾渐渐变小、相伴随的气泡内部压力相反的却是持续增加,最后约在一定的气压的能量(这股能量由进口专业水泵提供)下气泡破裂(也就是所谓的“压坏”),这种“压坏”就是超微细真空气泡在水中溶解的独特反应现象。加压形成5-10纳米的微泡,和废气流速低于0.5米/秒都是经过实验,发现在这个范围内才能达到我们的预处理效果。
生物吸收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生物制剂中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O)或细胞组成物质。由于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因此,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工艺中所用到的生物制剂为上海启菲特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菲特牌QF-除味工作液。同时经过实验发现,在废气流速低于1.5-2.5米/秒,气液体积比为0.5-2这个参数区间,最适合喷漆废气中污染物的处理。
光催化氧化工艺将有机废气成分中大部分的分子化学键裂解,并同时裂解氧气产生大量的氧化能力很强的臭氧,这些臭氧会将有机废气裂解后的游离态原子和分子基团进行氧化,生成CO2和H2O;利用高能光微波发射极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
UVMC+O2→O-+O*(活性氧)O+O2→O3(臭氧)
利用臭氧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对刺激性异味清除。
利用高能无极光微波裂解恶臭气体中细菌的分子键,破坏细菌的核酸(DNA),再通过臭氧进行氧化反应,彻底达到脱臭除味的目的。
发射极将光微波粒子照射到恶臭气体,通过裂解恶臭气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分子键,使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成小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和H2O等。实验表面废气流速低于0.5米/秒,辐照强度≥45um/cm2处理效果最佳。
上述步骤(4)活性炭吸附后的废气,经过风机抽风经15m高空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9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