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内燃机余热复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9756.3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许允;张一鸣;韩永强;柴嘉鸿;李润钊;张超;种道光;张成良;蔚向锋;刘佳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郭耀辉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余热 复合 利用 系统 | ||
1.一种车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复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温度压力传感器I(1)、比例电磁阀I(2)、蒸发器(3)、温度压力传感器II(4)、超临界蓄热器(5)、温度压力传感器III(6)、温度压力传感器IV(7)、后处理器(8)、预热器(9)、温度压力传感器V(10)、比例电磁阀II(11)、温度压力传感器VI(12)、蓄热控制阀(13)、温度压力传感器VII(14)、温度压力传感器VIII(15)、超临界循环控制阀(16)、温度压力传感器IX(17)、工质进口控制阀I(18)、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位置传感器(20)、温度压力传感器X(21)、温度压力传感器XI(22)、工质进口控制阀II(23)、温度压力传感器XII(24)、工质出口控制阀(25)、稳压罐(26)、温度压力传感器XIII(27)、比例电磁阀III(28)、温度压力传感器XIV(29)、比例电磁阀IV(30)、冷凝器(31)、温度压力传感器XV(32)、冷工质罐(33)、温度压力传感器XVI(34)、EGR阀(35)、发动机(36)和控制单元(37)组成;其中,比例电磁阀I(2)的入口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I(1)与发动机(36)连接;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的废气入口端分别与比例电磁阀I(2)的出口连接;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的废气出口端合并后一路通道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IV(7)与后处理器(8)的入口端连接;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的废气出口端合并后另一路通道与EGR阀(35)的入口端连接;EGR阀(35)的出口端与发动机(36)连接;后处理器(8)的出口端与预热器(9)的废气入口端连接;预热器(9)的工质出口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V(10)与比例电磁阀II(11)的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I(11)的一个出口端与蓄热控制阀(13)入口端连接;蓄热控制阀(13)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VII(14)与超临界蓄热器(5)的工质入口端连接;温度压力传感器III(6)安装在超临界蓄热器(5)上;超临界蓄热器(5)的工质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VIII(15)与超临界循环控制阀(16)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I(11)的另一个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VI(12)与超临界循环控制阀(16)出口端合并后与蒸发器(3)的工质入口端连接;温度压力传感器II(4)安装在蒸发器(3)上;蒸发器(3)的工质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IX(17)与工质进口控制阀I(18)的入口端连接;工质进口控制阀I(18)的出口端与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连接;工质进口控制阀II(23)的出口端与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连接;工质出口控制阀(25)的入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XII(24)与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连接;温度压力传感器X(21)安装在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上;位置传感器(20)安装在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19)上;工质出口控制阀(25)的出口端与稳压罐(26)的入口端连接;稳压罐(26)的出口端与比例电磁阀III(28)的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II(28)的一个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XVI(34)与预热器(9)的工质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II(28)的另一个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XIV(29)与比例电磁阀IV(30)的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V(30)的一个出口端通过温度压力传感器XI(22)与工质进口控制阀II(23)的入口端连接;比例电磁阀IV(30)的另一个出口端与冷凝器(31)的入口端连接;温度压力传感器XV(32)安装在冷凝器(31)上;冷凝器(31)的出口端与冷工质罐(33)连接;控制单元(37)通过比例电磁阀I(2)、比例电磁阀II(11)、蓄热控制阀(13)、超临界循环控制阀(16)、工质进口控制阀I(18)、工质进口控制阀II(23)、工质出口控制阀(25)、比例电磁阀III(28)、比例电磁阀IV(30)和EGR阀(35)对系统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复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36)废气进入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中进行换热,通过调节比例电磁阀I(2)改变废气进入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中的比例使后处理温度稳定在高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复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蒸发器(3)和超临界蓄热器(5)换热后温度较低的废气通过EGR阀(35)回到发动机(36)中进行废气再循环,减少EGR中冷的能量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97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双压电燃气喷射装置
- 下一篇:带平衡轴的踏板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