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0930.6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4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明;董旭柱;吴争荣;刘志文;陈新南;陈宝仁;郭晓斌;许爱东;陈华军;黄建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52/24;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通信 无线 专网抗跨层 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传统的抗跨层干扰方法不能有效提升配电通信无线专网系统容量的技术缺陷。所述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包括:认知小区客户终端在宏小区客户终端的上行信道的频谱带宽内执行频谱感知;若未感知到宏小区客户终端的数据传输信号,则判定此时与该上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的时隙为空闲时隙;认知小区客户终端估算干扰矩阵;认知小区基站为认知小区客户终端的数据传输分配功率;认知小区客户终端向认知小区基站传输数据。本发明提供的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用于提升配电通信无线专网的系统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是指电网公司自主建设、运行、管理的用于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汽车充电桩、电房视频监控等智能配用电业务的无线宽带网络。相比传统的光纤、电力线载波等有线通信方式,配电通信无线专网能够很好适应配用电网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异动频繁的特性,具有快速部署、易于安装、结构灵活、高带宽等优势。
受限于政府及监管部门对无线频率的规划,电网公司得到批复的可用带宽通常不超过5MHz,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智能配用电业务需求,因此在业务集中热点区域通常部署密集的站点形成跨层重叠覆盖,各站点频率复用因子为1,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系统带宽。
然而,跨层重叠覆盖带来的问题是部分站点小区之间将存在跨层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降低系统容量。现有技术公开了两种技术方案来解决站点小区之间的跨层干扰问题,其中一种技术方案分析了基于频谱感知的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包括重叠(Underlay)、覆盖(Overlay)、交织(Interweave)以及聚合(Aggravation)等方式,交织方式使用频谱空洞进行机会主义通信,避免认知小区对宏小区终端的干扰,能够提升宏小区吞吐量,是目前常用的频谱感知方法。另一种技术方案基于感知用户行为特点定义可信度,并依据可信用户本地监测结果与参与协作感知用户通信信道状况,提出基于信任度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相比传统硬判决协作频谱监测方法,改善了监测性能。虽然上述两种技术方案都可以避免站点小区之间的跨层干扰,但是由于这两种技术方案的数据传输策略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在认知小区终端及认知小区基站间建立高质量通信链路,不利于提升配电通信无线专网的系统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用于提升配电通信无线专网的系统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认知小区客户终端在宏小区客户终端的上行信道的频谱带宽内执行频谱感知;
步骤S20、若认知小区客户终端未感知到宏小区客户终端的数据传输信号,则判定此时与该上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的时隙为空闲时隙;
步骤S30、认知小区客户终端估算宏小区基站到其自身的干扰矩阵;
步骤S40、认知小区基站基于干扰矩阵、认知小区客户终端同认知小区基站间信道的信道增益、以及信道噪声,利用注水算法为认知小区客户终端的数据传输分配功率;
步骤S50、认知小区客户终端在空闲时隙内,利用与该上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频谱带宽向认知小区基站传输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配电通信无线专网抗跨层干扰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0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终端及其错误调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空中下载消息过滤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