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NOR固相逻辑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5098.9 | 申请日: | 2016-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邓豪华;刘银环;林秀玲;王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电解质 复合物 nor 逻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NOR固相逻辑门,基于Fe2+和Fe3+在pH=4.6的醋酸盐缓冲液共存时可诱导牛血清白蛋白‑3‑巯基丙酸‑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固相复合物荧光发生猝灭这一现象,以Fe2+和Fe3+作为输入信号,以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为信号转换器,构建了一种NOR型固相逻辑门系统。本逻辑门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无需任何修饰和标记过程)、移植性好、可重置、信号读取多样化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化学传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BSA/3-MPA-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NOR固相逻辑门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化学布尔逻辑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已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化学传感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目前,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核酸、酶、有机分子和纳米材料)可构建出不同类别的逻辑门,如AND、OR、IMPLICATION、NAND、NOR及INHIBIT等。然而,大多数的逻辑运算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包含复杂的修饰或标记过程,成本高;(2)不可重置;(3)可移植性差,很难连接到固体表面上;(4)不能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且各逻辑门之间的整合非常困难。
荧光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突出优点,是逻辑门器件常选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荧光染料已被报道可执行逻辑运算,但成本高、光稳定性差、易发生自氧化、毒性大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金属纳米团簇,尤其是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备受关注。与小分子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金纳米团簇材料具有光物理性质好、比表面积大、毒性低、表面易于修饰以及荧光性质可调等优点。因此,开发金纳米团簇作为实现逻辑门操作的一种新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发明以Fe2+和Fe3+作为输入信号,以牛血清白蛋白-3-巯基丙酸-金纳米团簇(即:BSA/3-MPA-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为信号转换器,构建了一种NOR固相逻辑门。本发明所构建的NOR固相逻辑门具有操作简便、移植性好、可重置、信号读取多样化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SA/3-MPA-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NOR固相逻辑门及其构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BSA/3-MPA-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NOR固相逻辑门,其特征是输入信号-1为Fe2+,输入信号-2为Fe3+;信号转换器为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固相复合物;输出信号为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固相复合物的荧光。
上述使用的BSA/3-MPA-金纳米团簇由下述方法制备:2.5 mL浓度为50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与2.5 mL浓度为10 mmol/L 的氯金酸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0.25 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25 mL浓度为4 mol/L的3-巯基丙酸溶液,振摇混匀,4 °C下反应1 h,反应液由浅黄色变为无色,将反应液用截留分子量7000的透析袋在20 mmol/L pH=3.0磷酸盐缓冲液中透析48小时,然后再在去离子水中继续透析12小时,得到BSA/3-MPA-金纳米团簇溶液;所使用的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固相复合物由下述方法制备:0.5 mL含有10mg/m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0.5 mol/L 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0.5 mL BSA/3-MPA-金纳米团簇溶液中,超声15秒,加入1 mL含有10 mg/mL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浓度为0.5mol/L的氯化钠溶液,超声1分钟,涡旋30分钟,得到白色胶体分散物,将25 μL所制备的胶体分散物滴涂到载玻片上,放置于37 °C烘箱中,30分钟后取出即得到金纳米团簇-聚电解质固相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