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线不拆迁的止水围护结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5179.9 | 申请日: | 2016-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焕;胡琦;张治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线 拆迁 止水 围护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管线不拆迁的止水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在地基土层内沿造墙方向施工前段止水围护墙,所述前段止水围护墙与地基土层内的管线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1米;
B:在地基土层内沿造墙方向施工后段止水围护墙,所述后段止水围护墙与地基土层内的管线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2米;
C:将前段止水围护墙与后止水围护墙之间的管线清理出来,然后对清理出来管线进行支撑、固定;
D: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对前段止水围护墙与后段止水围护墙之间的土层进行开挖,并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后段止水围护墙之间形成人工桩孔;
E:在人工桩孔内浇注混凝土桩,且混凝土桩的上端位于管线的下方;
F: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施工高压旋喷桩;
在后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施工高压旋喷桩;
所述D步骤与E步骤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D1:在人工桩孔内设置上下延伸的预埋总消隙管道,预埋总消隙管道的下端封闭,且预埋总消隙管道的下端抵靠或靠近人工桩孔的底面,预埋总消隙管道的上端开口;朝向前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总消隙管道侧面上设有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的一端与预埋总消隙管道相连通,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的另一端靠近前段止水围护墙,且靠近前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端部封闭;朝向后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总消隙管道侧面上设有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预埋后支路连通管道,预埋后支路连通管道的一端与预埋总消隙管道相连通,预埋后支路连通管道的另一端靠近后段止水围护墙,且靠近后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端部封闭;
所述E步骤中的混凝土桩的上端位于预埋总消隙管道上端的下方;
所述F步骤中: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施工高压旋喷桩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钻孔,从而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形成前桩孔,并且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钻孔的过程中将靠近前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端部切除,从而使预埋前支路连通管道与前桩孔相连通;
接着,在前桩孔内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从而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形成高压旋喷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不拆迁的止水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F步骤中:在后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施工高压旋喷桩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后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钻孔,从而在后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形成后桩孔,并且在后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钻孔的过程中将靠近后段止水围护墙的预埋后支路连通管道端部切除,从而使预埋后支路连通管道与后桩孔相连通;
接着,在后桩孔内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从而在前段止水围护墙与混凝土桩之间的交接处形成高压旋喷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线不拆迁的止水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F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G:在前段止水围护墙、混凝土桩及后段止水围护墙的上方施工混凝土顶板,并将清理出来管线置于混凝土顶板的上方;
H,在混凝土顶板上方覆土将清理出来管线重新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1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