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换设备及耳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5306.5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柏树;石奇;李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鞠永善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设备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设备及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耳机设备听歌或拨打电话。在听歌或接听电话的过程中,用户希望能够尽量减少环境噪声的干扰。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入耳式耳机因与人耳耦合比较紧密,能够隔绝掉部分环境噪声,然而对于一些低频的环境噪声,却无法起到隔绝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亟需一种能够很好降低环境噪声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转换设备及耳机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换设备,所述转换设备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输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输接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噪声信号采集模块、数模转换模块及降噪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接口的输入端与音频输出设备相连,所述第一传输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噪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噪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接口的输入端相连;
从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噪声信号通过所述降噪模块处理得到反向噪声信号,所述反向噪声信号与传入人耳的噪声信号叠加,能够降低噪声。
可选地,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为数字麦克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接口为插头。
可选地,所述插头的直径为3.5毫米。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接口为插孔。
可选地,所述插孔的直径为3.5毫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连接头、数据线及听筒,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听筒通过所述数据线相连;
所述连接头内部设置有传输接口、噪声信号采集模块、数模转换模块及降噪模块;
所述传输接口的输入端与音频输出设备相连,所述传输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噪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噪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听筒相连;
从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噪声信号通过所述降噪模块处理得到反向噪声信号,所述反向噪声信号与传入人耳的噪声信号叠加,能够降低噪声。
可选地,所述噪声信号采集模块为数字麦克风。
可选地,所述传输接口为插头。
可选地,所述插头的直径为3.5毫米。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降噪模块,将从噪声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噪声信号处理为反向噪声信号,当反向噪声信号通过耳机设备传入到人耳,能够与传入人耳的噪声信号叠加后相抵消,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1中的标记为:1、壳体;11、第一传输接口;12、噪声信号采 集模块;13、降噪模块;14、数模转换模块;15、第二传输接口;
附图2中的标记为:2、连接头;3、数据线;4、听筒;21、传输接口;22、噪声采集模块;23、降噪模块;24、数模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