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PL基因及其在增强植物耐热性能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5625.6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5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亚;朝鲁门;刘尧倩;曹俊峰;毛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5/02;A01H5/10;A01H6/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刘真真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pl 基因 及其 增强 植物 耐热 性能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SPL基因及其增强植物耐热性能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温度是地球上影响生命活动的关键物理因子之一。环境温度影响整个食物链与生态系统。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和产量等几乎所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包括种子发芽受阻、叶片及嫩芽的焦枯、枝条及茎的晒伤、叶片的衰老和脱落、根和茎的生长抑制,果实的变色和产量的降低,甚至造成整个植物的死亡。所有的植物组织都容易受到热胁迫伤害,其中生殖器官的敏感性最高,在开花时期温度升高几度便可导致作物产量急剧下降,甚至整个农业生产的绝收。相比营养生长期,植物生殖生长期对高温更为敏感,然而大多数农作物的花期正在夏季高温时期,因此植物生殖生长期热激响应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研究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机理变得愈发重要。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形成感知环境温度变化的信号通路,并调整自身的代谢和细胞功能,防止环境胁迫造成的机体损坏。这些不同的信号途径具有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尤其在植物生殖生长期和营养生长期热激响应信号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对植物生殖生长期抗热性的研究仍停留在形态、生理和生化水平,而对其分子机制研究尚少,更没有可参考的调控网络。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调控植物耐热性的基因,并对其功能应用进行相应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控植物耐热性能的SPL基因及其在增强植物耐热性能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PL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用途,所述SPL基因选自SPL1基因、SPL12基因、或其组合,并且所述的SPL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用于选自下组的用途:
(a)用于制备增强植物耐热性能的试剂或组合物;
(b)用于增强植物的耐热性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选自下组:禾本科植物、和十字花科植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选自下组:拟南芥、烟草、水稻、和小麦。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为拟南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SPL基因为SPL1基因和SPL12基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植物耐热性能”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性能:
(i)增强花序的耐热性能;
(i i)增强高温环境下结实的种子的萌发率;
(i i i)用于增强植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性;
(iv)增强高温环境下植物的热激响应;
(v)增强高温环境下植物的抗氧化性能;
(vi)增强植物根、茎、和/或叶的耐热性能;
(vii)增强高温环境下植物的结实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高温环境是指温度为30-50℃的环境,较佳地为32-45℃的环境,更佳地为35-42℃的环境,如30℃、35℃、37℃、4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花序的耐热性能包括:增强高温环境下花序的存活率、和/或开花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植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性包括:提高植物在高温环境下的存活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热激响应包括上调选自下组的基因表达:
WRKY15、WRKY25、WRKY33、WRKY39、ERF020、ERF1、ERF2、RAP2.1、ERF054、CRJ1、ABRE1、RAP2.6、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的抗氧化性能是指植物清除体内ROS的能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植物的抗氧化性能是指提高植物的SOD表达和/或活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增强植物耐热性能”包括增强植物生长期和生殖期的耐热性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SPL基因包括野生型SPL基因和突变型SPL基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突变型包括突变后编码蛋白的功能未发生改变的突变形式(即功能与野生型编码蛋白相同或基本相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突变型SPL基因编码的多肽与野生型SPL基因所编码的多肽相同或基本相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突变型SPL基因包括与野生型SPL基因相比,同源性≥80%(较佳地≥90%,更佳地≥95%)的多核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