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板与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7310.5 | 申请日: | 2016-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辉鸿;蓝英哲;蔡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光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偏光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显示装置一般需要使用多张不同作用的光学膜材以得到预期的显示效果。但膜材各自的厚度与工艺阻碍的显示装置的薄化趋势,且提高工艺的复杂度与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板或使用此偏光板的显示装置。偏光板具有额外的光学效果,且工艺简单。使用此偏光板的显示装置能减少光学膜材的使用数量,并具有较薄的厚度、简化的工艺且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偏光板,其包括相对的一胶面与一非胶面。非胶面具有排列的多个微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源、一显示面板及一偏光板。偏光板包括相对的一胶面与一非胶面。非胶面具有多个排列的微结构。偏光板配置在背光源与显示面板之间。偏光板的微结构是朝向背光源。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剖视图;
图2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剖视图;
图3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
图4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
图5绘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
图6绘示根据再另一实施例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
图7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剖视图;
图8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微结构的排列方式;
图9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剖视图;
图10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图1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2绘示根据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
图13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4绘示根据一比较例的显示装置。
其中,附图标记
102:偏光子
103:第一表面
105:第一表面
104A、104B:保护层
106:第一黏着层
108A、108B、108C:微结构
110:第二黏着层
112:光学膜材
400:偏光层膜
440:移动平台
442:喷头
446:光源
500、570、600、670:偏光板
550、650:背光源
552、652:导光板
554:第二增亮膜
556:第一增亮膜
654:增亮膜
558、658:扩散膜
560、660:显示面板
D:宽度
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光板具有微结构,因此除了偏光效果,还能造成其他额外的光学效果,例如增亮效果、扩散效果等,故应用在显示装置时,可以减少其他光学膜的使用数量,光学膜例如可应用在背光模块的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 Film;BEF)或扩散膜(Diffuser Film)等。此整合型的偏光板制造方法简单,能减少光学膜的数量,达到薄化装置,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在以下说明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标示。
图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的剖视图。偏光板可包括一偏光子102、一第一保护层104A、一第二保护层104B与一第一黏着层106。第一保护层104A与第二保护层104B可分别藉由连接层(未绘示)贴附在偏光子102的相对两表面上。第一黏着层106形成在第一保护层104A的第一表面上103。多个微结构108A是直接接触第二保护层104B的第一表面上105,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层104B的第一表面105系一平整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保护层104A的第一表面103与第二保护层104B的第一表面105不接触偏光子102。第一黏着层106外露的部分形成偏光板的一胶面,而外露的不具黏着特性且具有微结构108A的表面,形成偏光板的一非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7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损伤阈值空芯微结构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