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开模的制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4784.2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2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冯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东县润隆鞋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地址: | 51632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制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开模的制鞋模具。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在制鞋的过程中,通常鞋底采用注塑模具加工,现有的鞋底模具一般都要具备上模板和下模板,在注塑完成后,制成的鞋底成品要经由人工从鞋底模具中分离出来。传统的分离方式大多采用人工分离的方法,不仅生产效率低下,浪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在人工分离时会造成损坏,不仅增加了成本还浪费了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开模的制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开模的制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翻转机构活动连接,且上模板与下模板的相对位置均开有模槽,且上模板与下模板的远离翻转机构的一端均固定有手柄,所述下模板远离翻转机构的一端两角均镶嵌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镶嵌在下模板的内腔,所述壳体的内腔卡接有压板,且压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压板的顶端固定有顶杆的一端,且顶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上方,所述顶杆的顶端还固定有与上模板相适配的顶板,所述压板的底端还压合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底端。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为液压铰链或液压转轴,且翻转结构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不少于三组,且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有与压板相适配的顶盖。
优选的,所述手柄上还套接有防滑耐磨套,且防滑耐磨套为带有防滑螺纹的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开模的制鞋模具结构简单,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翻转机构活动连接,使得打开时的外力更加柔和,不会因为外力过大而致使产品遭到破坏而影响质量,并且,下模板的内腔镶嵌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通过压板、复位弹簧、顶杆与顶板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能够利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将上模板与下模板顶开,使得该制鞋模具更加容易打开,大大的提高了该制鞋模具的实用性,使得产品的质量更高,提高其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翻转机构、4模槽、5手柄、6顶出机构、61壳体、62压板、63顶杆、64顶板、6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东县润隆鞋材有限公司,未经惠东县润隆鞋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4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的单头螺旋双螺杆
- 下一篇:一种微型精密塑件自动辅助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