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1H)‑喹啉酮磷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9957.X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马献力;张业;余砚成;邝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9/60 | 分类号: | C07F9/60;C07F9/6561;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喹啉 磷酸酯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2(1H)-喹啉酮磷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防治癌症是人们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是当前药物研究的热点。
氨基磷酸酯是天然氨基酸的结构类似物,它们参与有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遗传表达等几乎所有的生化过程,因此磷酸(酯)基对药物的改造与修饰成为现代药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Mucha A.;Kafarski P.;Berlicki Y.;J.Med.Chem.,2011,54,5955;Hecker Scott J.;Erion Mark D.;J.Med.Chem.,2008,51,2328;Schultz C.;Bioorg.Med.Chem.,2003,11,885.),加之碱性磷酸酶在部分癌细胞表面呈高表达状态,因此,氨基磷酸酯基团的引入和建构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等的设计研究中(Hecker Scott J.;Erion Mark D.;J.Med.Chem.,2008,51,2328)。
但现有技术中并未见有在3位上引入功能性基团磷酸酯制备2(1H)-喹啉酮磷酸酯衍生物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系列结构新颖的2(1H)-喹啉酮磷酸酯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下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R1为氢(H)、甲基(CH3)、甲氧基(OCH3)或者是与R2形成1,2-亚甲二氧基(CH2-O-CH2);
R2为氢(H)或者是与R1形成1,2-亚甲二氧基(CH2-O-CH2);
R3为烷基或芳香基。
上述通式(I)中,R3进一步优选为丁基(CH3-CH2-CH2-CH2-)、苯基或取代苯基,其中取代苯基具体可以是对甲苯基、间甲苯基、对氯苯基、对硝基苯基、对氟苯或对三氟甲基苯基等。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式(II)所示化合物、式(III)所示化合物和式(Ⅳ)所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于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即得到目标产物粗品;
其中,
R1为氢(H)、甲基(CH3)、甲氧基(OCH3)或者是与R2形成1,2-亚甲二氧基(CH2-O-CH2);
R2为氢(H)或者是与R1形成1,2-亚甲二氧基(CH2-O-CH2);
R3为烷基或芳香基。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中,R3进一步优选为丁基(CH3-CH2-CH2-CH2-)、苯基或取代苯基,其中取代苯基具体可以是对甲苯基、间甲苯基、对氯苯基、对硝基苯基、对氟苯或对三氟甲基苯基等,对应的,式(III)所示化合物分别为丁氨、苯胺、对甲苯胺、间甲苯胺、对氯苯胺、对硝基苯胺、对氟苯胺、对三氟甲基苯胺。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式(II)所示化合物具体可以是3-甲醛基-2(1H)-喹啉酮、3-甲醛基-6-甲基-2(1H)-喹啉酮、3-甲醛基-6-甲氧基-2(1H)-喹啉酮或3-甲醛基-6,7-亚甲二氧基-2(1H)-喹啉酮。上述式(II)所示化合物可以自行设计合成路线进行合成,也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2875464A的发明专利进行制备,具体的合成路线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医学院,未经桂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99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