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1091.1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7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葛广路;萨蒂娅阿珂瑞穆;张东慧;张晓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3/847 | 分类号: | B01J23/847;C07C1/12;C07C9/04;B01J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潇潇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 掺杂 氧化 立方体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颗粒的形状为立方体;
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FeS和TaCl5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溶液A;
(2)将溶液A转入反应釜中,在240~270℃条件下热处理,得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
其中,步骤(1)所述溶液A中,FeS的浓度为6.11mmol/L~28.28mmol/L;步骤(1)所述溶液A中,TaCl5的浓度为111.67mmol/L~127.62mmo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化学组成为FeTa2O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颗粒的粒径在亚微米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颗粒的粒径在170nm~1μ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FeS和TaCl5分散于乙二醇中,得到溶液A;
(2)将溶液A转入反应釜中,在240~270℃条件下热处理,得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
其中,步骤(1)所述溶液A中,FeS的浓度为6.11mmol/L~28.28mmol/L;步骤(1)所述溶液A中,TaCl5的浓度为111.67mmol/L~127.62mmol/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中,将FeS和TaCl5分散于乙二醇中之后,进行搅拌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步骤中,搅拌的时间为0.5h~2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步骤中,搅拌的时间为0.5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步骤中,搅拌的温度为50℃~6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液A中,FeS的浓度为6.50mmol/L~12.37mmol/L。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液A中,FeS的浓度为6.50mmol/L~8.00mmol/L。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液A中,TaCl5的浓度为115.00mmol/L~125.00mmol/L。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0℃。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46h~50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48h。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釜为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消解罐。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2)热处理之后进行自然冷却、分离、清洗和干燥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步骤为离心或抽滤中的任意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的步骤中使用水和/或乙醇进行清洗。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的次数为3次~5次。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温度为75℃~90℃。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
23.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Fe掺杂的氧化钽立方体用作可见光催化剂,进行CO2到CH4的催化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10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