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有折叠轮的行李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2086.2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安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5/14;A45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折叠 行李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折叠轮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行李箱一般具有硬质箱体、可伸缩的拉杆和2-4个万向轮,从而具有美观、方便、易于拖行/推行、能对容纳物品提供有效的保护等突出优点,而深受喜爱。但是这种行李箱的缺陷是:万向轮的轮子直径较小,容易磨损和损坏,当万向轮损坏时,使用者只能手提行李箱,给使用者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并且当路况较差的时候,由于万向轮的直径较小,拉起来比较费力,很多时候并不能顺利的拉动行李箱,需要将行李箱提起,为本来已经劳累的旅行带来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折叠轮的行李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有折叠轮的行李箱,包括:行李箱本体;拉杆,设置于行李箱本体的背部;万向轮,设置于行李箱本体的底部;折叠轮,设置于行李箱本体的下半部,折叠轮包括轮子和枢接机构,轮子通过枢接机构枢接于行李箱本体;枢接机构包括定轴和转动复位装置,转动复位装置转动套设于定轴外,定轴固定于行李箱本体上,转动复位装置连接轮子;转动复位装置可围绕定轴在一工作位置和一收起位置之间旋转,转动复位装置可从工作位置在不受力时复位至收起位置或者转动复位装置可从收起位置在受力时复位至工作位置;定轴一端设置有挡片用于限位转动复位装置。
进一步的,转动复位装置包括弹性件、卡栓和旋转轴;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挡片上,另一端连接卡栓;卡栓衔接旋转轴,卡栓和旋转轴于衔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口,卡口呈周期变化且为凹凸状相互嵌合;弹性件和卡栓均滑动套设于定轴外;旋转轴转动套设于定轴外;旋转轴内设置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旋转轴和定轴上的回复件,回复件用于提供旋转轴从工作位置回复至收起位置的回复力或者回复件用于提供旋转轴从收起位置回复至工作位置的回复力。
进一步的,旋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摇杆,摇杆平行于行李箱本体的底面;拉杆上设置有拉绳,拉绳末端连接摇杆的末端,拉绳可带动摇杆在一工作位置和一收起位置之间旋转。
进一步的,行李箱底部设置有夹层,摇杆设置在夹层内,万向轮固定在夹层外。
进一步的,拉杆底部设置有一楔形卡槽,行李箱本体于拉杆的相邻处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底部设置有拉绳固定装置,拉绳固定装置上设置有拉绳,拉绳固定装置内设置有弹性锁舌配合楔形卡槽。
进一步的,转动复位装置上方设置有一杠杆,杠杆的一端位于拉杆底部,另一端连接卡栓。
进一步的,拉杆之间设置有一个推杆,推杆的下端连接两个杠杆的末端,推杆的上端设置有按钮,按钮露置于行李箱本体外。
进一步的,行李箱本体上设置有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折叠轮。
进一步的,轮子的直径大于万向轮的直径。
进一步的,折叠轮设置于行李箱本体的侧部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行李箱本体下半部设置有折叠轮,作为备用轮,当路况较差或者行李箱本体的万向轮损坏时,可以将折叠轮展开,方便使用者拖行行李箱,不会给使用者造成额外的负担;当不需要使用折叠轮时,可以将折叠轮折叠收纳起来,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避免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折叠轮包括轮子和枢接机构,轮子通过枢接机构枢接于行李箱本体,枢接机构包括定轴和转动复位装置,转动复位装置可围绕定轴在一工作位置和一收起位置之间旋转,转动复位装置可从工作位置在不受力时复位至收起位置或者转动复位装置可从收起位置在受力时复位至工作位置;定轴一端设置有挡片用于限位转动复位装置;定轴一端设置有挡片用于限位转动复位装置,防止转动复位装置从定轴上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右侧折叠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左侧折叠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图2的BB’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拉绳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安,未经林建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2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