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材料应急修复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7096.5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4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西斯·沃尔特·科列捏斯·沃波特;汪泽坤;徐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132/08 | 分类号: | C08F132/08;C08F4/80;C08L4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应急 修复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环戊二烯(DCPD)快速固化反应的材料应急修复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许多领域内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材料在经受撞击后易会发生泄漏等事故,最终对这些设备本身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尤其在航海、航空等特殊领域,一旦发生撞击泄露等事故,将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威胁,因此探索应急性的材料自修复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意义。
金属卡宾催化剂拥有着较高的反应活性,当其与DCPD混合时,可以产生较为迅速的反应。无论是基于金属卡宾催化剂与DCPD材料迅速发生反应的体系,还是基于DCPD在活化剂的作用下与金属卡宾催化剂发生反应的体系,都保证了DCPD与卡宾催化剂反应的迅速发生,能够使DCPD快速交联,最终成修复受损的表面再次成为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的材料。
传统的自修复材料是将金属卡宾催化剂直接分散在基体材料内部,而后用胶囊包裹着DCPD材料也分散在材料内部。这样形成的修复体系存在着如微胶囊的合成繁杂、耗时长、大量浪费了催化剂、成本高昂、对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大、修复范围过小等一系列缺陷,不利于生产生活中大规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应急修复体系,它具有修复即时、修复面积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材料应急修复体系,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和待修复材料,所述待修复材料内部设置连续通道,第一储液罐的上部与第一气体推动装置连通,第一储液罐的下部与待修复材料的连续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储液罐的上端与第一气体推动装置连通,第二储液罐的下部与待修复材料连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密闭的连通体系;其中第一储液罐中装有双环戊二烯(DCPD)溶液;第二储液罐装有含催化剂的二氯甲烷溶液;所述第一气体传动装置和第二气体传动装置中装载调节气体,调控密闭的连通体系中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储液罐选用的材质不与DCPD发生反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可选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为金属材料时,控制密闭的连通体系中的气压为0.2~0.6MPa。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时,控制密闭的连通体系中的气压为0.4~0.6MPa。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控制密闭的连通体系中的气压为0.2~0.4MPa。
上述方案中,所述催化剂的结构式为:
上述方案中,所述气体传动装置A和B中装载的气体为氦气、氮气、氩气或空气。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呈薄板状,由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薄板结构组成,所述薄板结构内部沿四周设置连续通路,连续通路内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水平通路与两端连接,形成连续通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体系呈薄壁管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整体空心夹层,形成连续通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待修复材料表面固定包覆具有较强韧性和较好弹性的纤维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纤维材料可选用碳纤维或芳纶纤维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含催化剂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01-0.5%。
上述方案中,所述DCPD的质量纯度为98.5%以上。
有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材料应急修复体系可对待修复材料内部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修复,且修复面积大,修复材料的生产过程简洁,价格低廉。
2)本发明所述材料应急修复体系适用于航海、航空等领域;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所述材料应急修复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待修复材料中薄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待修复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待修复材料拼接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储液罐,2为第二储液罐,3为待修复材料,4为连续通道,5为第一导气管,6为第一气体推动装置,7为第一导液管,8为第二导气管,9为第二气体推动装置,10为第二导液管;3-1为连续通路,3-2为水平通路,3-3为内管道,3-4为外管道,3-5为整体空心夹层,3-6为纤维材料,3-7为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7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