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柔性吸气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8208.9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1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华;谢勇;陈忠华;吴小凌;陈会平;李顺;刘子杰;张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6 | 分类号: | 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庞学哲 |
地址: | 5104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柔性 吸气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柔性吸气消音器。
背景技术
冰箱压缩机壳体外有三个管子,包括吸气管、排气管和工艺管。三个管子在压缩机上的布置方式通常是左边一个,右边两个,通常排气管在右侧。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不同压缩机平台可以定义左边管子为吸气管,或右边两个管子中的一个为吸气管。压缩机内部机械结构则对应地将吸气消音器的进气口设置在左侧或者右侧,因此可以保证进气路径最短,提高压缩机制冷量及性能。即现有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吸气口固定在一个位置,相应地压缩机壳体上的三个管子也是固定其中一个为吸气管,即压缩机吸气管是固定的,排气管也是固定的,那么只能实现吸、排气管同侧或者吸、排气管异侧中的一种。而实际的冰箱管路系统是同时存在吸排气管同侧和异侧两种的,因此同一款压缩机就无法同时适应两种冰箱管路系统,如果把吸气管、工艺管互换装配到冰箱系统上,则严重影响压缩机制冷量及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柔性吸气消音器,吸气口是活动的,可实现吸、排气管同侧和吸、排气管异侧2种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的冰箱系统设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柔性吸气消音器,包括消音器本体和进气管,所述消音器本体内部具有消音腔,消音器本体的左侧腔壁上开设左进气管孔,消音器本体的右侧腔壁上开设右进气管孔,所述进气管横向穿置于左进气管孔和右进气管孔中,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封闭,进气管左端的后侧管壁上开设第一通孔,进气管右端的后侧管壁上开设第二通孔,进气管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形成相通的管腔,进气管可以在消音器本体上左右拨动以形成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
第一装配状态:进气管的左端向消音器本体的左侧伸出,第一通孔形成吸气口,进气管的右端缩回消音器本体内,第二通孔形成嵌入消音腔内部的出气口;
第二装配状态:进气管的右端向消音器本体的右侧伸出,第二通孔形成吸气口,进气管的左端缩回消音器本体内,第一通孔形成嵌入消音腔内部的出气口。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管在第二通孔的右侧设有第二卡紧结构,第一装配状态下进气管通过第二卡紧结构与消音器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管在第一通孔的左侧设有第一卡紧结构,第二装配状态下进气管通过第一卡紧结构与消音器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左进气管孔的孔壁、右进气管孔的孔壁均与所述进气管的管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消音器本体的右进气管孔孔壁上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卡紧结构包括设在进气管管壁外侧并可嵌入第二环槽内的第二凸环。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进气管的右端设有两道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二环槽为可与第二凸环贴合的弧形凹面。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消音器本体的左进气管孔孔壁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卡紧结构包括设在进气管管壁外侧并可嵌入第一环槽内的第一凸环。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进气管的左端设有两道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一环槽为可与第一凸环贴合的弧形凹面。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消音器本体包括设有消音腔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扣合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出气导管。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的底侧设有与主体的顶部边缘扣合的卡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进气管是可以活动的,进气管的左右两端设置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活动进气管拨向左侧时,即第一装配状态下,进气管在消音器本体左侧形成吸气管;活动进气管拨向右侧时,即第二装配状态下,进气管在消音器本体右侧形成吸气管;活动进气管在不同位置时,消音器内部的气流通道仅改变了位置,总体结构不变,消音效果不受影响。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一种吸气消音器适应压缩机两种吸气管布置方式,功能多,零件少;同时适应不同的冰箱系统,物料准备、生产管理简单;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改变吸气消音器总体布局,不影响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装配状态下与压缩机壳体组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装配状态下与压缩机壳体组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装配状态下与消音器内部气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8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