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08805.1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曙;黄小红;王建新;谢逸栋;操林海;徐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工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催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各种复杂化学品的大量运用,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及难降解物质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污染物质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进行处理,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而且存在操作困难、运行不稳定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紫外光或太阳光照射下可以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快速无选择性地氧化分解水中各种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直至彻底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被视为一项极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目前,二氧化碳光催化剂在水处理方面的主要应用形式为二氧化钛纳米粉,籍由悬浮体系进行水体重的光催化反应;或者是采用固定化技术,将二氧化钛负载到玻璃等载体上进行光催化反应。然而以上二氧化钛应用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纳米粉悬浮体系虽然具有高的反应效率,但是存在催化剂流失问题,需要配套复杂的分离回收装置才能实现连续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催化剂流失的缺陷,提供一种光催化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催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透明管材、设置在透明管材内部的紫外光光源、涂覆在透明管材外部的光催化剂和驱动所述透明管材转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透明管材在同一平面内交错设置,且交错于同一点。
作为优选,为便于驱动机构的驱动,若干所述透明管材交错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透明管材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明管材为PMMA管材或石英玻璃管材。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催化剂为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
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结构简单,将紫外光光源设置在透明管材内,能够直接对光催化剂作用,提高了紫外光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污水深处,光线弱光催化效果差的现象,同时透明管材能够转动,提高了光催化剂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接触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明管材,2.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光催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透明管材1本实施例以具有4根透明石英玻璃管材为例、设置在透明管材1内部的紫外光光源、涂覆在透明管材1外部的光催化剂和驱动所述透明管材1转动的驱动机构。具体地,若干所述透明管材1在同一平面内交错设置,且交错于同一点。若干所述透明管材1交错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机构2带动所述透明管材1转动。所述的光催化剂为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上述装置放置在污水池中,根据污水池大小可以放置多个本发明装置进行工作,启动电机带动透明管材1转动,同时打开透明管材1内的紫外光光源,其表面的光催化剂即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避免了传统污水池底部紫外光较弱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工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城工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8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