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2‑PK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辅助筛查早期肺部肿瘤诊断试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5131.8 | 申请日: | 2016-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8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庄嘉;郑文川;朱蔚仪;张盛斌;张淇钏;李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朱明华 |
地址: | 51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肺泡 灌洗 辅助 早期 肺部 肿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断试剂的应用,尤其涉及M2-PK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辅助筛查早期肺部肿瘤诊断试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庞大的烟民群体以及在长期在恶劣空气环境工作的劳动者,大部分是肺部肿瘤的可疑对象,但目前肺部肿瘤的诊断难度大,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会造成不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目前,关于早期肺部肿瘤筛查的各种方法,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例如,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虽是最简单、最特异的检查方法,但其阳性率较低,且很多采用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的病例往往被误判为恶性可疑。
又例如,经皮胸膜活检阳性率也并不高,因部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仅脏层胸膜受累,且壁层胸膜的转移灶常呈斑点状。
近年来,内科胸腔镜检查开展越来越多,虽然其诊断效能比较高,但很多基层医院目前并不具备这项技术,并且与常规检查相比,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创伤性,而且不适合体质较衰弱的患者,因此限制了其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早期肺部肿瘤的筛查方法,均存在不够准确的缺陷,有的方法相对准确,却费用较高,具有创伤性,不适合体质较衰弱的患者。因此,对于早期肺部肿瘤的筛查,一直是我们医学界所致力研究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M2-PK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辅助筛查早期肺部肿瘤诊断试剂的应用,这种M2-PK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辅助筛查早期肺部肿瘤诊断试剂的应用,能够作为早期肺部肿瘤的辅助判断依据,对于早期肺部肿瘤的筛查更加准确,并且无创伤,费用也较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M2-PK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辅助筛查早期肺部肿瘤诊断试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伸入到患者肺部,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向患者肺部灌注生理盐水;
(2)让生理盐水在患者肺部停留3~5分钟;
(3)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注入到患者肺部的生理盐水抽出,形成肺泡灌洗液;
(4)采用双层无菌纱布对肺泡灌洗液进行过滤,除去肺泡灌洗液中的粘液;
(5)采用含依地酸的抗凝剂对肺泡灌洗液进行处理;
(6)常温下,采用离心机对肺泡灌洗液进行离心处理,进一步除去杂质,收集离心后的肺泡灌洗液,然后保存在肺泡灌洗液收集罐中;
(7)将离心后的肺泡灌洗液保存于-80℃以下的低温环境,以待检测;
(8)向肺泡灌洗液中加入M2-PK单克隆抗体和M2-PK的第二抗体;
(9)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测出肺泡灌洗液中M2-PK的浓度,标记为P;
(10)将P与18.68U/ml比较,如果P大于18.68U/ml,则作为判断患者患有早期肺部肿瘤的辅助依据。
上述18.68U/ml是利用胸液M2-PK浓度判断是否患有肺部肿瘤的临界值,代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该临界值是经长期实验、被医学界所公认的。
上述M2-PK为M2型丙酮酸激酶。
上述酶连免疫吸附法是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酶技术(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中心医院,未经汕头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5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