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5754.5 | 申请日: | 2016-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赖拥军;谢孔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微科机电有限公司;赖拥军;谢孔英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33Y1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医用 手术 缝合线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加工方法,包括采用3D打印技术,热塑材料成型和处理等相关方法与技术。
背景技术
医用手术缝合线在术后缝合伤口必不可少的医疗材料。手术线通常包括可溶性和非溶性两种。一般非溶性缝合线采用尼龙、丝线等为材料,其中以尼龙为材料的为主,基本采用热抽丝的方法加工。热抽丝的设备价格比较高,加工过程比较复杂,而且需要经验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操作设备,导致成本比较高;相应的生产工艺往往只能生产一种直径的缝合线。更改工艺来生产不同线径的缝合线对这类生产设备而言并不合适。而手术中使用的缝合线的直径从粗到细,尺寸繁多。能采用一台简单设备生产不同线径的缝合线是现代生产技术革新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医用缝合线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医用缝合线加工,加工设备昂贵、工艺复杂、不灵活、生产成本高, 产品储存单一等问题。
在本发明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加工方法,采用价格经济的3D打印机直接打印缝合线,然后根据需要对缝合线进行简易拉伸步骤来进一步细化缝合线线径。
本发明中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加工方法中,采用3D打印机将尼龙等可热塑成型的材料在3D打印机的融化单元加热融化,然后通过进料对融化的材料施加压力,从打印滤嘴以单丝状态挤出。通过移动打印滤嘴,挤出的单丝可以成型为缝合线。采用的3D打印机的打印滤嘴的直径可以根据打印线径的大小来选择,一般从0.5mm到0.2mm。打印的速度、进料速度、融化温度、和打印基面的温度、以及打印滤嘴离打印基面的高度等均为加工参数。
本发明中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加工方法中,打印的缝合线可以根据需要拉伸至不同的长度,从而满足对不同的线径缝合线的需求。最大的拉伸长度可以通过强度拉伸试验确定。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中的医用手术缝合线的加工设备简单,价格经济,工艺简易灵活,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生产不同直径的缝合线而无需更改打印工艺;生产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缝合线打印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缝合线打印的应用实例打印参数表。
图3是本发明中的缝合线拉伸过程中强度实验案例。
图4是本发明中的缝合线强度实验结果。
图5是本发明中的缝合线与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的医用缝合线的参数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缝合线3D打印过程示意图。首先将打印基面的温度加热到60oC,融化单元工作温度为230oC。以尼龙为打印材料,当融化单元的尼龙融化后,便从打印滤嘴以单丝状态挤出。打印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起始):将打印滤嘴移到离打印基面至正常打印间距,例如,0.3-0.5mm, 在打印基面以200mm/min的打印速度打印大约20mm长作为起始部分,起始部分牢固的黏附在打印基面上。
第二步(过渡):打印滤嘴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打印速度)提高, 例如800mm/min , 同时将打印滤嘴与打印基面的距离扩大,例如以6mm/min速度。大约在1秒钟左右,打印的单丝尼龙线完全脱离了打印基面。
第三步(抽丝):保持打印滤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速度,继续凌空打印缝合线至一定长度, 例如200mm,然后降低打印滤嘴与打印基面的距离至正常打印间距如0.3-0.5m,。
第四步(结束):将打印滤嘴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改为200mm/min, 垂直移动速度为0,在打印基面正常打印5-10mm作为结束部分。结束部分黏附在打印基面上。
图2所示为本发明方法采用不同打印参数设置得到不同直径的打印缝合线。在起始和结束阶段的打印速度都为200mm/min,打印基面的温度恒定为65oC, 打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采用不同的进料速度和打印速度,可得到的打印缝合线的直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微科机电有限公司;赖拥军;谢孔英,未经浙江微科机电有限公司;赖拥军;谢孔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5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