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手动电动切换的汽车尾门撑起方法及汽车尾门撑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7167.X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0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苏先俊;苏茂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先俊;苏茂均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E05C17/56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44332 | 代理人: | 余伦,蔡邦华 |
地址: | 63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电动 切换 汽车 尾门撑起 方法 撑杆 | ||
1.一种可手动电动切换的汽车尾门撑起方法,其设有可手动电动汽车尾门撑杆,包括外撑杆、内撑杆及传动机构,所述内撑杆插设在外撑杆内,所述传动机构设有电机及螺纹杆,所述电机设置在外撑杆内,并固定在外撑杆的底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撑杆底部固定设置一手动电动切换机构,所述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包括卡座、电磁线圈、弹簧、卡环及卡扣,所述卡扣设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卡齿,所述卡环内侧设有的推动斜面,所述卡扣背部设有与卡环内推动斜面适配的从动斜面;所述弹簧设置在电磁线圈与卡环之间;
所述汽车尾门撑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电磁线圈通电时,卡环被电磁线圈吸引并向电磁线圈方向运动,卡环的推动斜面作用于卡扣的从动斜面,使卡扣的卡齿与螺纹杆的螺纹槽结合,形成螺纹丝杆,此时,内撑杆与外撑杆为电机驱动的电动撑杆;电机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内撑杆做伸缩运动,实现汽车尾门电动打开或闭合;
(2)当电磁线圈断电时,卡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远离电磁线圈方向运动,卡环的推动斜面作用于卡扣的从动斜面,使卡扣的卡齿与螺纹杆的螺纹槽脱离;
通过螺纹杆端部设置的密封圈与内撑杆形成一密闭缸体,该密闭缸体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此时,内撑杆与外撑杆为气压或液压驱动的手动撑杆;通过施加外力及气压或液压力实现汽车尾门手动打开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手动电动切换的汽车尾门撑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为中空圆柱体卡座,所述中空圆柱体卡座的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中空圆柱体卡座设有长方形开孔,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远离长方形开孔的另一侧环形槽内,所述卡扣可转动卡设在长方形开孔处,所述圆环形卡环设置在卡座之长方形开孔端环形槽内,卡环内径大于卡座之环形槽外径;
所述卡扣还设有卡身,所述卡身为V字形结构,所述V字形结构的上表面为从动斜面;位于V字形结构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卡扣通过一固定圆柱作为转动支点,可转动设置在长方形开孔内;
所述圆环形卡环内侧两端设有推动斜面,两推动斜面的夹角a大于卡扣之卡身V字形结构形成的角度a1为1~10゜;
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绝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手动电动切换的汽车尾门撑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电磁线圈通电,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圆环形卡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卡扣之卡齿端运动,同时将弹簧压缩,同时圆环形卡环内侧的推动斜面压迫卡扣的从动斜面,使卡身的尾部向上翘起,与卡身连接的卡齿下压,并与螺纹杆的螺纹槽配合,形成螺纹丝杆,此时,电机通电转动带动螺纹杆正向或逆向旋转,螺纹丝杠带动内撑杆进行伸缩运动,进而带动尾门开或者闭,形成电机驱动的电动撑杆,内撑杆在螺纹杆的驱动下做伸缩运动;
所述步骤(2)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电磁线圈断电,圆环形卡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卡身尾部方向运动,圆环形卡环的推动斜面压迫卡扣的从动斜面,使卡身的卡齿翘起,尾部与中空圆柱体卡座轴线平行,卡扣与螺纹杆分离,内撑杆在螺纹杆与内撑杆之间形成的密闭缸体内液压或气压压力形成液压或气压撑杆,在外部推拉力的作用下做伸缩运动。
4.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可手动电动切换的汽车尾门撑起方法的汽车尾门撑杆,所述汽车尾门撑杆包括外撑杆、内撑杆及传动机构,所述内撑杆插设在外撑杆内,所述传动机构设有电机及螺纹杆,所述电机设置在外撑杆内,并固定在外撑杆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绝缘连接,所述螺纹杆与电机输出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尾门撑杆还包括手动电动切换机构,所述手动电动切换机构设置在内撑杆的底部,所述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包括卡座、电磁线圈、弹簧、卡环及卡扣,所述卡扣设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卡齿,所述卡环内侧设有的推动斜面,所述卡扣背部设有与卡环内推动斜面适配的从动斜面;所述弹簧设置在电磁线圈与卡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先俊;苏茂均,未经苏先俊;苏茂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71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