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气治理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7767.6 | 申请日: | 2016-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1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航;张跃东;肖坤;邢健;阮亮;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万向新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44;B01D46/00;B01D53/02;F23G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7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气 治理 装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治理装备。
背景技术
橡胶生产、涂料制造、印刷工艺、喷涂工艺等过程中会产生有毒 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车间的工人造成很大的身体伤害,排 放时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行业及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因此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已具有 强制性。目前,国内处理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主流技术处理效率 比较低、直接燃烧成本比较高,装备占地体积大。因而,减少前期投 资、减小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橡胶生 产、涂料制造、印刷工艺、喷涂工艺等过程产生的有毒害物质,包括 吸附浓缩系统和脱附催化燃烧系统。通过多个腔室的开合和时间控 制,使得吸附和脱附燃烧阶段可以连续工作运行。低浓度大风量的废 气通过浓缩,脱附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无火焰燃烧,同时自身燃 烧产生的温度可满足燃烧温度,无需再外部加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的有机废气治理装备。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机 废气治理装备,包括吸附浓缩系统和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中所述废 气吸附浓缩系统依次包括相连的废气二级过滤器、废气过滤室和吸附 风机,废气过滤室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 废气过滤室上设有吸附入口、吸附出口、浓缩入口与浓缩出口,废气 二级过滤器的一端设有废气入口,废气二级过滤器的另一端连接在吸 附入口上,所述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再生风机、电加热器、催化 燃烧室、气体混合室和初效空气过滤器,初效空气过滤器的两端连接 在气体混合室上,气体混合室与催化燃烧室相连,催化燃烧室与电加 热器相连,电加热器与再生风机电机相连,浓缩出口与再生风机电机 相连,浓缩入口与气体混合室相连,吸附出口与催化燃烧室相连,吸 附出口与催化燃烧室的连接管上设有吸附风机电机,吸附风机电机外 设有废气出口。
优选的,所述吸附入口、吸附出口、浓缩入口、浓缩出口处均设 有气缸分室阀,其中吸附入口处设有第一气缸分室阀、第二气缸分室 阀、第三气缸分室阀与第四气缸分室阀,第一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一 腔室相通,第二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第三气缸分室阀与 所述第三腔室相通,第四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四腔室相通;吸附出口 处设有第五气缸分室阀、第六气缸分室、第七气缸分室与第八气缸分 室阀,第五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通,第六气缸分室与所述第 二腔室相通,第七气缸分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相通,第八气缸分室阀与 所述第四腔室相通;浓缩入口处设有第九气缸分室阀、第十气缸分室 阀、第十一气缸分室阀与第十二气缸分室阀,第九气缸分室阀与所述 第一腔室相通,第十气缸分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第十一气缸分室 与所述第三腔室相通,第十二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四腔室相通;浓缩 出口上设有处设有第十三气缸分室阀、第十四气缸分室阀、第十五气 缸分室阀与第十六气缸分室阀,第十三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一腔室相 通,第十四气缸分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第十五气缸分室与所述第 三腔室相通,第十六气缸分室阀与所述第四腔室相通。
优选的,所述气缸分室阀上设有磁性开关相连。
优选的,所述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端与所述气体混合室的连接管上 设有第一手动调节阀,初效空气过滤器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混合室的连 接管上设有第二手动调节阀与气动阀,气动阀上设有气动阀回信器; 气体混合室与所述催化燃烧室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手动调节阀, 催化燃烧室与所述废气过滤室之间设有第四手动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器上外壁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电加热器 上内壁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电加热器与所述催化燃烧室之间设有 第三温度检测器,所述催化燃烧室上设有第四温度检测器相连,所述 废气过滤室与所述气体混合室之间设有第五温度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废气过滤室的底部设有排灰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万向新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万向新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7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