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构桥减小负弯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9495.3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2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山坡;刘涛;宋顺心;侯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2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弯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构桥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T构桥减小负弯矩的方法。
背景技术
T构桥是刚构桥的一种类型,具有悬臂受力特点,可采用悬臂施工法,即由主墩墩顶向两边采用平衡悬臂施工的方法逐节段施工结构的上部梁体,形成“T”字形的双悬臂结构,再进行桥梁合拢段的施工。T构桥也可采用施工支架进行主梁悬臂的施工。
T构桥悬臂法施工或撤除主梁施工支架后,主墩处主梁将产生过大的负弯矩,且主梁悬臂端也会产生过大的下垂变形。若不采取措施,主墩处主梁负弯矩过大会造成该处用钢量和梁截面很大,较为不经济,过大的下垂变形不满足桥梁线形的要求,也影响了行车舒适性。另外,也会造成边墩支反力过小,引起边墩支座脱空,甚至掉落的病害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T构桥减小负弯矩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构桥减小负弯矩的方法,在设计阶段,根据边墩支座的反力设计值和主墩处主梁负弯矩的设定减小值计算上顶荷载设计值,根据所述上顶荷载设计值计算上顶位移设计值s设计;在施工阶段,根据T构桥悬臂端的施工误差,修正所述上顶位移设计值s设计,获得实际上顶位移值s实际,根据所述实际上顶位移值s实际确定实际上顶荷载F,然后采用千斤顶在所述T构桥悬臂端施加所述实际上顶荷载F,并使所述T构桥符合桥梁线形的要求。
当所述T构桥采用施工支架进行施工时,在设计阶段,计算施工支架撤离后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下垂位移量y2,计算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上抛位移量y1=y2-s设计,根据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上抛位移量y1确定所述T构桥主梁施工的预拱度;在施工阶段,待施工支架撤离后,测量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高程获得h实测,然后计算h实测-h计算,获得T构桥悬臂端高度的施工误差y3,其中h计算为T构桥悬臂端施加所述上顶荷载前的高程计算值;最后计算实际上顶位移值s实际=s设计+y3。
当所述T构桥采用悬臂法进行施工时,在设计阶段,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下垂位移量y2为所述上顶位移设计值s设计,根据所述上顶位移设计值s设计确定所述T构桥主梁施工的预拱度;在施工阶段,测量所述T构桥悬臂端的高程获得h实测,然后计算h实测-h计算,获得所述T构桥悬臂端高度的施工误差y3,其中h计算为T构桥悬臂端施加所述上顶荷载前的高程计算值;最后计算实际上顶位移值s实际=s设计+y3,获得所述上顶位移。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减小了桥墩处主梁的负弯矩,受力合理,节省材料;适当增加了边墩支座的反力,可有效防止边墩支座脱空和掉落;有效解决了施工中主梁的下垂变形,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T构桥采用施工支架施工时应用本发明的分析原理图;
图3为T构桥采用悬臂法施工时应用本发明的分析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构思是:在T构桥主梁悬臂端施工结束或转体施工就位后,在主梁悬臂端施加上顶荷载使其达到预定的设计高程,并使其符合桥梁线形的要求,以此来消除主墩处主梁产生的过大的负弯矩和适当增加边墩支座的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9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